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9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学校需要合理扩大规模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多,作为人才输出地的高等院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了招生人数。随着学生数量增加,有的高等院校的`教职工数量及教学设备条件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因而限制了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学生数量的增加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使得学校教职工的工作压力增加,这限制了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大学生的培养成本也是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认为教育成本就是学生的培养成本[5]。因为高等学校中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的一次性投资可以多次参与到教学业务活动中。而且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它的使用价值及物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把它的成本一次性摊到当年的学生培养成本中就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计算时需要逐年分摊教育成本。因为高等教育所提供产品的性质比较特殊,我们在判断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培养成本的优劣时不能单纯地以支出的大小进行判断。在计算高校的学生培养成本时要以高校所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的合理耗费进行计算,只有这样的计算才是科学合理的。
(三)管理方式需要更为科学
高等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来提升教育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促进学校的顺利发展。部分高校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思维固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要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但是现在有些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制度更需完善
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记账、报账和报表有不同,它不但涉及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还会涉及到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合并后的具有超大规模的高校更是如此。现在许多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制及内部的一些监督机制还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融资贷款及对外投资等一些具有风险性的项目上也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三、提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时代不断进步决定了高等教育也应不断完善教育经济模式。优化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制定科学的教育制度
高校应发挥其产业性的特征,将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特殊产业来看待,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把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产业投入市场。当今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高等学校,要在国家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教育制度,减轻国家经费负担[6]。
(二)合理控制高等教育投资
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才,对高校教育经费划拨也逐渐提高,但是现在有的高校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院校的教育经费占据了高校的大部分资源,使得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些普通的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的软硬件提升速度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7]。而且高等学校对冷、热门学科的教育经费划拨也不均衡,对一些冷门专业的投入较少,因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这让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对高等教育的经费进行合理的划分,对高等学校的经费投资也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予以管控。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其他组织为辅的多种投资方式。其次,高等教育学校还要鼓励专业教师的创新科研工作,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加大教师的创新科研的奖励力度,以促进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提高。扩招使得高校在管理和教育资源等方面都要加大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校需要增加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否则就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要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就要合理配置教职工数量,按照学生数量不断吸收优秀的师资资源,以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8]。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第2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