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她很喜欢他们,因为她不认识他们。她看着街道那边挤迫不堪的建筑物;她抬头看天,又湿又脏的天空,偶尔露出一片蓝。她好像是第一次见到建筑物,第一次见到天空。她走回到椅子,脑子也一片空白。她有时候大声对自己讲话,不过也不是说些什么,只不过是惊叹词之类的,没什么意义。不过她也可能接着便批评那块薄地毯上的花纹,或是缎子床罩上的缎子。大部分的时间,她是在空想,怎么说呢?沉思、幻想,脑子一片黑暗,空虚之感像血液一般在血管中畅快奔驰。

  在莱辛的这段描述中,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虽然在一间肮脏的小破房间里,但却给了女主人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让她可以逃避外面世界的压迫,也逃避自己心中的恶魔,以取得内心的平静,她在这里寻找着自我。在作者莱辛笔下,一间屋子可以是一个庇护所,一个充满爱和幻想的地方;一个开启神秘旅程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监牢。对于苏珊,十九号房间与她自己家大房子里的空房间不同,那些房间给她的是约束和限制,而十九号房间却是一个可以躲避传统的主妇和母亲角色的地方,对于这个房间的追求象征着苏珊对一种生活模式的拒绝,一种想要控制她的完全理性的但却让她生不如死的生活模式的拒绝。

四、小说中“疯女人”的象征意义人物的癫疯则是莱辛用到的另一种象征形式。

  在苏珊发现了真正的自我之后,她便以这个新我的方式与自己的丈夫马修交流,每当这个时候苏珊都会坐在镜子前一边梳理自己的头发,一边和马修谈话,从心理分析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令人不悦的方式。“她一边梳那又黑又浓,长得极其健康的头发,一边想道:‘镜中是个疯狂的女人,多奇怪!要是镜中看着我的是那个头发淡黄的绿眼魔鬼,涎着一张枯瘦干巴的笑脸,倒更有道理……’”在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苏珊透过镜子看到的是个“疯女人”,这个疯女人代表着苏珊的另一面,而她本人在内心始终与这个镜中的疯女人斗争。苏珊意识到了自己的两面,一面是马修的妻子或者说是虚幻的自我,而另一面则是那个真正的自我。莱辛笔下的这个疯女人仍然象征着一种状态、一种抗争、一种追求。

  在莱辛的其他小说中,我们也能发现类似的象征符号,比如说《我如何最终把心给丢了》。多丽丝·莱辛写这部作品时,处于创作生涯的早期生涩阶段,情节简单,以心理刻画为主。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语言风趣辛辣,妙语迭出,刻画了一位本来真性情的女人如何在人生情感的寻寻觅觅中质疑“真心”的作用,如何把一切伤害和犹疑归于女性敏感的心灵,如何最终毅然丢弃心灵,给自己以一副无心的女人躯壳,迈进幸福生活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同样也有一个疯女人的形象。女主人公曾经有过两次婚姻和许多次罗曼史,但她最终却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车厢里一个遭男人遗弃、自怨自艾的疯女人。疯女人满心欢喜,而没有了心的女主人公则感到“幸福”、“自由”。文中的这个疯女人其实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另一面。这个快乐的疯女人是女主人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所以对于她而言,丢弃那充满感情、怦怦跳动、活生生的心脏器宫,一了百了,她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五、结语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莱辛正是运用了这些象征手法延伸了描写的内蕴、创造了一种艺术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了其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在使文章更含蓄的同时充分表达了其女性思想,创造了她独有的话语方式。

  参考文献

  [1]Lessing,Doris.Stories[M].New York:Alfred A.Knopf,1979.

  [2]多丽丝·莱辛著.顾涛译.女性的危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翟世镜译.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