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析中国民间舞传承的特征(第3页)

本文共计47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被传承的舞蹈文化形式在产生和变革之后,其结果被认同,也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例如,我国中原地区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地区,有着深厚的乐舞文化系统。但是,从魏、晋、特别是南北朝之后,由于受到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的影响,中原地区的乐舞文化传统,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时的鲜卑、羯、匈奴,唐代的突厥、高丽、新罗、回纥,辽、金、元时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族进入中原,成为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胡乐”、“胡舞”进入中原,加上少数民族“皆习汉风”,从而彼此得到认同并且吸收和渗透。另外,佛教文化的传人,使印度乐舞文化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慧皎的《高僧传》中载;“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人弦为善……见佛之仪,以歌赞舞伴为贵。”当时佛教寺庙仿照印度采用乐舞的形式膜拜诸佛的风俗,广泛吸收百戏、民歌民舞等民间艺术,以利于吸收群众和扩大佛教的影响。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认同过程,是传承文化的融会贯通。这种相互认同和融合的过程,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民间舞的传承正是在这样一种发挥、变革、认同的过程中找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形成了自身的生命结构,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态势中体现了它的人类文化性。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是舞蹈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积淀的结晶。它的传承离不开人们共同的参与,离不开民俗活动为它提供的各种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且作为人类文化现象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发展、变化,而每一次发展和变化都将会是民族生命意识的凝聚和体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