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大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第3页)

本文共计51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2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实践教学比重提升至35?9%,开设的62门课程中有37门课含有实践教学学分,实践课程覆盖面广。除了课程实践外,还设置有科研训练、专业讲座、社会调查与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多种实践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每一学期的每门专业课程和第一、二学年的第三学期,以及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当中。这种新模式使得实践教学具有增强性、递进性和针对性,并具有巩固性的特点,体现实践教学“模拟实践———短学期实践———专业实践———毕业研究实践”的立体化新模式。

  3.3单向性与综合性的相结合。单向性实践指特定阶段内对所进行的针对某一项技能进行的训练,这一实践过程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同时进行,边教学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课程进程中。综合性实践集中于四年级的第一学期,通过实际参与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工作能力,确立自己今后学习发展的方向[4]。实践形式多样化。不同的课程应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实习、实验课、专业讲座、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形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共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师资培引机制

  通过引进有经验、懂技能的教师;安排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训基地锻炼;聘请行业企业行家能手到校为学生授课等途径,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引机制。加强现有师资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校外合作基地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标准和规范,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使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外引教师充实教学队伍。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到校为学生授课和担任指导老师,使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内最新的技术方法与管理经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备校内教师,从校外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以及实践基地的指导人员,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五)考核评价机制

  5.1实践成绩评定。制定实践成绩评定办法,根据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社会调查、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不同的实践形式选择不同的考核标准,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践教学必须包含明确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有步骤、按等级的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多方考评机制。将实习单位考评与学校考评相结合。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做好实习生的考勤记录,对实习生进行业务培训,并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学生的出勤、纪律、业务能力和综合表现给出实习考核成绩,并于实习结束时出具实习鉴定报告,作为学生的档案材料。

  5.2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习参与情况、实习工作表现、实习总结报告撰写情况以及参考实习单位的评价,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也计入学分,实习不合格者要进行重新学习。实践教学考核。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评的原则、内容、方式、要求、程序、标准以及激励和惩罚措施。考评应该遵循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主体应包含学生、教学督导、同行以及专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3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坚持“一个导向”即就业为导向,开辟“两个战场”即校内和校外实践实习战场,坚持“三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好“四个层次”教学内容,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在此基础上,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机制,解决目前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职责不清、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师资队伍欠缺和评价考核不科学等问题。并以此为例,辐射推广到学院其它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效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难落实,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的现象,真正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