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大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

本文共计51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大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视高端技能操作,强调过硬职业素养,这使得实践教学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重要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

摘要: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重要环节。探讨实践教学改革,对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以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调研发现,实践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比重小;“双师型”师资缺乏;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践层次较低,实习面单一,旅游实习对学生就业的指向性不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诸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费用分担机制、课程协调机制、师资培引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关键词: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实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环节[1]。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景区开发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重要,这些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实习训练加以实现。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而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对实践教学机制进行创新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的诸多不足亟待机制创新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比重小

  学校2010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480学时,只有30学分,仅占总课时和总学分的16?76%,比重偏小。

  (二)“双师型”师资十分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目前的师资,多数是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引进的,很难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十分缺乏“双师型”师资。

  (三)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校内严重缺乏缺少室内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内实习基地,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训练不能开展;校外由于旅游企业人员变动频繁、效益变化等原因实践基地稳定性较差。

  (四)实践层次较低,实习面单一,旅游实习对学生就业的指向性不强

  校内实践课程和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外实训主要到酒店进行,学生到实习酒店从事客房和餐饮的一线服务岗位,不能轮岗,对其它部门、其它岗位的了解较少,很多学生觉得实习内容简单枯燥、量大时长,对从事的酒店工作产生畏惧心理。

  (五)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

  实践教学在教学规程、考核和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方面缺乏标准,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基于以上种种不足,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势在必行。

二、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具备一定研究基础

  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奠定了基础。

  (一)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作

  如与会泽县旅游局合作共建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学生实习活动和旅游规划研究。学校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还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旅游规划这种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毕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一份好工作。

  (二)与酒店合作

  先后与昆明世博花园酒店、昆明官渡大酒店、昆明海丽宾雅哈帕佛伦斯度假酒店、昆明滇池温泉花园酒店、云南华帝王朝大酒店、澄江抚仙湖希尔顿酒店、昆明南亚风情园豪生大酒店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整班到这些酒店进行为期2~3个月的实践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