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从中英文中与狗有关的习语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2页)

本文共计3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英语发源地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海在英国人民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习语中除狗外,还出现海、水的字眼。如a sea dog(老练水手);a water dog (水性好的人)。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作为陆地为主的国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汉语中常常会出现草的词,如“好马不吃回头草”、“兔子不吃窝边草”、“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3、历史人物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汉语中 “班门弄斧”涉及一个叫做鲁班的工匠,意思是在鲁班面前耍弄斧子,引申为不自量力,而英语中与之对应的却是Teach fish to swim,是跟生存环境有关的习语。类似的英语中He whowouldcatchfishmustnotmindgettingwet,在中文中则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但更多的习语因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则完全没有与之相对的'习语,就拿狗来说:如“鸡鸣狗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耳熟能详,但在英语国家却因没有类似的事件,不能准确翻译。同样的,英语中a Pandora’s box直译为潘多拉之盒,却不解其意。因其涉及了古希腊神话,需要了解其背后引申意,才知道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的意思。

  四 谈中英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如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的同学告诉过我一个小故事:一天,我同学的外国友人买了一只狗,她很兴奋的告诉我同学,要以我同学的名字作为狗的名字,我同学很是无奈,但还是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份“荣幸”,可每次去她外国友人家,听外国友人喊狗的名字时,我同学都会有种吃狗肉的冲动。这就是深受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对待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看法。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文化背景不同,即使你的书写工整无误、表达流利标准,也会因为对其文化背景的不了解而闹出笑话;甚至因为误解引发歧异而导致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麻烦。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来说,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你在谈论一个严肃的问题时,却会引得别人哄堂大笑,可当你说一个笑话时,别人却会一脸平静;当你在随意闲谈时,别人甚至会马上生气,而当你在生气时,别人却会一脸茫然。

  就拿狗来说:如果你觉得一个英语国家的人对上司很谄媚,说他是狗腿子,可能会换来别人由衷的感谢;但是若你想夸一个中国小孩可爱,说他是狗崽子的话,你定会招致孩子家长的愤慨。由此可见,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五 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见一般。我们在学习别国的语言时,应该更多地深入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从而尊重该国的文化。这样不仅能避免在学习语言时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失误,使双方的交流愉快;而且更能让你在文化中体会语言的背后的含义,感受别样的文化魅力。就如中英文中与狗有关的习语的差异,是建立在二者所在的国家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上。只有对它的文化产生浓烈的兴趣,找出其中的异同,才会更加积极的学习、学好该国语言,从而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参考书籍:

  [1] 刘润清,《再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 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王勤玲,,《试谈中英文习语中“狗”的翻译》,山西教育学院报,2001年01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