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生群体资金需求现状和解决建议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7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2矛盾性

  校园贷乱象问题归根结底是当代在校学生的消费需求增长与无法得到充足的消费资金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显着提高,但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未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群众贫富差距问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温饱型消费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比例尚未达到国际标准的平衡状态,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比重达到3.5倍左右。这说明我国依然存在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来源广泛的尚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的经济消费能力。

  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中国的城镇家庭人均财产是农村的三倍多。在我国重点大学中,来自收入中低阶层的生源比例占全部生源的60%以上,在非重点大学中,比例则会超过60%。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学生之间存在经济消费水平差距较大的现象。在同一个学校的社群中,当大学生群体产生多样的资金需求,而数额有限的生活费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时,大学生群体容易落入非法套路贷机构的陷阱,不仅没有得到资金援助,甚至为此承担了不合理的债务负担。

4、规制与解决思路建议

  规范校园贷款市场,需要正视大学生合理消费需求,发挥大数据网络技术优势,充分借鉴国内外治理经验,从严格政府监管,加强学校教育,完善信贷担保机制等方面联合并进,协同治理,共同促进合法规范的信用借贷市场的建立,为大学生得到及时合理的'经济援助提供健康的市场条件。

  4.1强化政府监管,规范信贷行业发展

  在建立合法规范校园借贷市场过程中,政府作为社会活动的直接管理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金融管理部门要严格防范信贷平台为借贷方设立不合理的非法高额利息,防止表面合规暗地违法的空壳信贷平台进入市场。构建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套路贷”乱象。同时,严格审查经营者的经营资质与运营管理,严厉打击无资质而非法从事“套路贷”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并且,应当联合监管工作的牵头部门和协调部门,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联系。并且及时提高网络技术能力,对网贷平台进行安全有效的防控监督,保障借贷人员信息安全。

  4.2利用大数据信息,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校园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完善

  关于校园学生贷款机制建设,世界各国都有丰富多样的创新机制可供借鉴。目前,我国为校园贷款机制提供前提和保障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占我国征信系统主体的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依靠的是银行贷款业务流水记录,而大学生群体普遍缺少银行贷款能力和记录,大学生群体信用数据的缺失。

  为了满足大学生群体获得个人贷款的合理需求,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机制,建立校园征信体系,设置专门管控校园贷资金库的校园金融管理中心。通过对学生在校范围内的消费行为进行信息处理,结合大数据测算其校园卡消费活跃质量,评估学生在校的基础生活消费水平等级,并要求存在校园贷款需求的学生定期提交必要的消费支出数据,建立学生信用质量等级进行科学监督。由学校把好学生是否达到借贷标准的关键审核关,为陷入经济困境的学生群体提供及时必要的经济援助,帮助其克服困难,继续学业进取之路。

  4.3研究相适应的还款机制,促进借贷良性循环

  在充分保障大学生获得信用贷款机会的同时,也要结合其实际经济状况,确定合理的还款机制,防止借贷方因此留下不良信用记录,也减少信贷平台坏账呆账风险。研究调查发现,国外已经建立了诸多适应大学生校园贷款的还款机制。英国的“校园贷偿还自动匹配收入”还款机制就具有良好的参考借鉴意义。与该机制配套施行的是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与及时的信息更新制度,只有在借款人的个人收入资产水平达到事前协议约定的数额时,才会启动还款程序。同时,如果借款人违反协议约定未按时定量还款,则会通过加收利息的方式敦促其履行还款义务。

  4.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例如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强制性规范以及公序良俗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许多信贷合同规定的超高额利息条款实际是无效条款,对此借款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合同的无效来免除部分债务。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是围绕校园展开,因此,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学生有关校园贷风险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将正确的消费观念融入进校园文化,充分运用电子屏、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络等各种载体,让崇尚节约,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成为校园主流声音。使大学生理性慎重的面对金融信贷服务,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明、理性和科学的消费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