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24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常用的实验和电教手段相结合,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关键词】:创新探究兴趣渗透优化环境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在物理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寻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创新能力,提高思维效率,培养创新观念(意识),从而树立敢想、会想、敢做的创新精神,迅速增加聪明才智,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之目的。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常用的实验和电教手段相结合,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可能导致重大的发现,一个小小的灵感可形成燎原之势。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线索,善于思考问题,并尽全力追踪它,要善于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和不同侧面予以观察、思考,并将它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东西、新方法、新途径。教育学生理解学习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将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使能力得以攀升。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创新性的见解往往就在学生各抒已见之中,学生讨论热烈之时,往往正是发散最为活跃之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够设计出让学生自由讨论的题目,能够设计出可以有多种答案,并能引发学生思考,能澄清学生模糊、错误认识的题目,这就是物理创新教学的艺术,我曾见过一位物理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可供学生讨论并引导他们一步步探索解决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用长卷尺测定两座相距较远的楼房间的距离。有的同学提出利用自行车来测量,先量出自行车车轮的半径,记下自行车通过两楼房的转动圈数,然后通过计算可测......有的提出利用声速和光速来测量,大家认为这一方案比较先进,物理知识含量高、有创新。接下来是学生讨论怎样测量,问题的难点是当看到发令枪硝烟和听到声音按秒表存在反应时间,有同学提出可先利用刻度尺的自由落体运动测量操作者的反应时间,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解决,终于找到比较满意的方案。接着全班学生兴高采烈地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议论、研究出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3.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创新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主要是两种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在教学中提出一些不只是固定答案的发散性问题,立意于思维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的训练,做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问多答、一题多联、触类旁通的练习,促使学生广泛搜寻自己的记忆贮存,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项目来寻求答案。如用导线、副线圈与电流表相连的装置中,问: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使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实际中采用的办法有多种,其中可通通过开关的控制使原线圈中电流通断;用变阻器改变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保持原线圈中电流大小不变,把原线圈拔出或插入副线圈中,或把副线圈从原线圈侧远离或靠近原线圈;插入或拔出原线圈中的铁芯等等,学生在思考中完全有可能找到对他来说是独创性或不同寻常的办法,这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是很有帮助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