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7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控制活动与盈余管理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一般包括独立检查、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实物控制等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在会计政策、制度上存在可选择性及缺陷,企业难以做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的有机结合,从而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就能防范财务差错和舞弊现象的发生,遏制过度的盈余管理。

  (四)信息沟通与盈余管理

  信息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信息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的生命线。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够明确员工的责任和职能,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与利益主体的利己性,会给盈余管理有机可乘。因此,必须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化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质量。

  (五)监督检查与盈余管理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评估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效措施并改进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制度和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弱化效应,造成公司内、外监管不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强化内外部监督,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上市公司自我评估体系。

四、总结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关系,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的风险评估系统、严密的控制程序、有效的信息沟通、完善的监督检查等都会对盈余管理起到适当的抑制作用。我国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漏洞,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从源头上抑制盈余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经济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行健,刘昭.内部控制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2)

  [2]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

  [3]叶健芳等.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6)

  [4]Doyle,Ge,McVay.AccuralsQualityand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TheAccountingReview2007(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