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第2页)
本文共计26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五、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正确运用读书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效率所必需的策略。常用的阅读方法分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浏览与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指粗略感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消息,二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尽相同。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短文章内容,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所要关注的。它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这种阅读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很普遍。因此提出“学习略读,粗读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判断是否读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标准。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一般说,阅读报刊、杂志,常运用浏览的方法,先扫描目录,看一看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所需要读的内容,阅读文学名著,则可适当把略读和精读的方法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帮助学生做好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面对繁多的文学作品或报刊时,懂得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就可减少学生的阅读压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六、注重整体的阅读观念。
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以其整体和谐之美来感染读者的。有机的整体性是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的基础,破坏这种有机的整体性,也就破坏了文章的艺术生命。所以,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去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会从阅读中真正的了解作者,了解文本,了解当时的社会和环境,由此,学生就会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文章肢解开来划段分层,逐层分析,如把七宝楼台分割成碎片那样,弄得文章支离破碎,使学生缺少整体的感知和理解。结果,学生尽管学了不少课文,但学生自己面对一个完整的阅读材料时,就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分析,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多得到多大的提高。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这一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把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血脉灌注的艺术生命来对待,从整体上来认识、分析文章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揭示各个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文章整体系统中显现出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