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物工程 > 正文

新课改生物备课的几点做法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25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新课改生物备课的几点做法教育论文

  到目前为止,我带的两个选修班已结束了必修2的学习,正在进行必修3的教学。已经进行了一个半学期的高中新课改实践,对于备课有几点做法,拿来与各位同行们交流一下。

新课改生物备课的几点做法教育论文

  (一)在把握旧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新教材。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有多年高中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高中的生物知识体系的把握已经相当到位,这是我很羡慕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和我一样是从初中教学半路出家的,或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我们才刚刚步入高中的教学,虽然我们的理念是全新的,但对高中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性不够,这是我们欠缺的。旧的高中教材三本书(必修一、二,选修全一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体系是相当完善的,应该是备课时要参考借鉴的书。因此我认为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新课标,还要把旧教材拿来做一个对比,对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当的补充修改。

  如必修二开篇的《减数分裂》,新教材对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的阐述与以往完全不同,并不是按照精子的形成过程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两条线来叙述的,而是先在第1课时介绍两次分裂的时期和特点,第2课时再出现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各时期的细胞名称,并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没有图示,也没强调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学生们补充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解,让学生自己发现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再以图表归纳总结。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这个环节也要补充到教学设计中,对于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研究题目,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授课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也不应该是为了考试而学,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课程的教学最后的终结性评价还是高二非选修班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选修班学生的高考,平时学得再轻松,考试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还是失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手上只有一本课程标准,当然它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核心依据,但我经常在想这两次考试怎么考?我现在任教三个班,一个非选班,两个选修班,对于非选班我的教学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不再增加任何多余的教学内容,但选修班我适时的补充一些知识,到底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补充?我充分地研究了课本配套的两本练习册《学习评价手册》和《实验》。在备课时,研究教材后,我会先把两本习题册做一遍,如果发现一些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涉及,但习题上却出现了,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在选修班我是进行补充的。

  如必修三《人体的稳态》中有关“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在新教材中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并未强调感应阶段、效应阶段、反应阶段。而《实验》P8的第4题填图题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很多课外的习题书上也有不少题目和三个阶段相关,所以针对选修班我在课堂上仍然做了适当的补充。

  (三)更新对教材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更新“相对老化的`知识结构”。高中生物增加了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比如必修一第五章中提到的“细胞凋亡”、必修二第五章生物进化中有关分子进化速率的计算、必修三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还有一些内容原本只出现在老教材的“课外阅读”部分,现在课本中教在正文中占据了一定的篇幅,如必修二第五章生物进化中的“中性突变”学说,必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我的做法是首先阅读课本、教学指南,吃透教材内容,研究题目,发现其蕴含的知识点,并借助网络进行知识扩展与储备。如在“细胞凋亡”一节中书上提供了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DNA电泳图。我在对DNA分子的电泳作资料收集时,在网上获得了三种细胞的DNA电泳的动态图,于是收集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帮助他们获得更为直观的感性知识,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