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本科公卫医学毕业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6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尽量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

  感染和抗感染是细菌和人类之间生存的斗争,这种斗争愈演愈烈,很难说人类是永远的赢家,感染性疾病在经过一度抗生素治疗下降后,近些年又有些上升趋势,以难治性感染为主,主要表现为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危重症的抢救,其原因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耐药有些是由细菌固有属性决定的,如粪链球菌对磺胺有耐药性,是因它们不合成叶酸;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是由于大肠杆菌体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对菌体起保护作用;L型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缘于该细菌外层无细胞壁,而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在于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有些属于获得性耐药,是滥用抗菌药引起的,在药物与细菌的长期接触过程中,敏感菌渐渐被杀死、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还要避免频繁的更换或中断抗菌药物,治疗72h无效时可考虑更换抗菌药;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应尽量避免,以防引起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均株的产生。有些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后,体内微生物可能并未消除,最好能做微生物学检测。

二.严格掌握抗生素临床应用指证

1.确定是否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为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有重要关系。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患者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取得抗感染疗效的关键。因此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医师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根据感染疾病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来选择。

  病毒感染时选用抗菌药是没有必要的。如咽峡炎、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为病毒所引起,急性水样腹泻70%是由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对抗菌药不敏感,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在未明确诊断病因前可先进行经验治疗,如皮肤疮痈等多为葡萄球菌感染;3岁以上患儿的中耳炎、扁桃体炎多为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3岁以下者还可由流感杆菌致病;泌尿道感染多为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外科感染中如分泌物呈兰绿色,应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2.用药前尽可能做到细菌培养和常规药敏实验

  病情严重时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者;病情 反复发作或转为慢性感染者如痢疾和肾盂肾炎等,以上情况最好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是选择抗菌药的“指南针”,要遏止抗菌药的滥用,就必须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临床择药的指导意义。在使用抗菌药时,应尽量用敏感药物和窄谱抗菌药,要消除越新越贵的抗菌药疗效越好的观念。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后应立即停用原用抗菌药,改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并使用双杆菌及嗜酸性乳杆菌等以培植正常肠道细菌。

3.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在外科领域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主要指征为:风湿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结肠手术前后;拔牙或感染病灶手术切除前后等。清洁无菌手术尽可能不预防用第一文库网药,若手术时间较长或术中发现感染因素存在时,可术中给药,术后加用3-4次即可,最好用杀菌剂。目前认为手术前0.5-1h给药效果最好,用药时间过早,手术时往往组织中抗菌药物已消除,达不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预防用药绝对不能代替无菌操作原则。反对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种类过多、治疗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或不足、联用率过高及盲目选择贵、新抗菌药物。

4.注意溶媒的选择

  具抑菌性质的药物常要求在体液中保持一定的浓度,以维持其作用,繁殖期杀菌性药物则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血药浓度以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的最佳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7-7.00)。由于抗菌药的后效应,青霉素1日给药1次也有效,在给药总量相等时,1日给药1次可减少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和降低医疗费用。抗生素的后效应(PAE)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PAE反映了抗生素在消除后仍可使细菌受到一定时间的抑制,可减少给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泛滥。输注氨卞西林等抗生素时最适宜的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的液体量是50-100ml, 并于短时间内输注完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