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第2页)
本文共计26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技术水平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要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建设基础,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通常,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立足,才能实现其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社会化服务,只有提高了相关技术水平,才能排除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潜在威胁,实现档案信息的智能化检索,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三)强化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首先,要提高对档案内容、载体的安全性认识,对重要的档案进行加工整理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流程,并严格记录操作过程,防止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档案损坏的现象发生。其次,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提高责任感。然后,要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并定期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备份,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由于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而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档案信息的收集,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根据信息化的需要对各项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控制。此外,还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防范电子档案信息丢失和泄漏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不断落实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增强他们的档案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档案管理现状已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对于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档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效率,最终实现我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彭晓丹.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5,0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