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共计26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走向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形式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公众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于提高我国档案管理水平,强化档案服务工作,保障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基础,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就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档案工作资金投入不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等等,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为此,作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档案管理。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加快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使之融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是现阶段档案工作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配置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严格的技术支撑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完善的软硬件设备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然而,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所需的数字环境和必要的'网络设备性能要求相对比较高,价格昂贵,但是档案部门的经费有限,再加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能立刻看到成效,因而也就不能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也就大大削减,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不够丰富,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到位,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目前的人才整体素质不理想,留不住高素质人才,也吸引不来好的人才,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知识性的管理工作,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档案原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档案造成损坏。还有许多档案原件由于保存年限较长,载体比较脆弱,很容易损坏。此外,有些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将自己单位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委托专业的信息化公司来管理,但是这些公司的安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给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到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造成档案的损坏。
(四)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片面的认为配备电脑、在工作中应用管理软件就是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并没有将信息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二、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的技术支撑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力度,配备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的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只有完善了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相配套的设备仪器和软件系统,才能为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很好的基础保障设施,才能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档案管理,才能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档案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