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本文共计35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高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学科知识型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弊端如下: (1)课程设置学科化,知识陈旧,职业技能性差。目前我国物流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段式”结构模式,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教学内容前后重复,知识老化,职业性、技能性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教学内容理论化,轻视实践性教学。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足,无法体现高职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3)教学方法单一呆板、陈旧落后。教师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上课仍是满堂灌。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到课率低甚至逃课。 (4)教学手段传统,现代技术教育不足。由于受观念和教育经费的限制,大多没有建立物流实训室,更缺少现代管理技术软件投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现代管理技能和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5)教材缺乏、师资队伍职业能力不够。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晚,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技能性、操作性强的教材非常缺乏。现有师资大多是从管理、营销等专业转过来或从高校毕业直接来到教学岗位的,没有物流实践经验,不少教师从事物流教学特别是开展物流实践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致使教学很难达到高职物流管理培养目标的要求。这种传统、陈旧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了解专业工作实际,严重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无法很快地融入企业实际工作,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为了走出高职教育的困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高职课程建设的宏观思路指明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三、高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物流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核心技术课程之一,而配送管理又是物流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因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指导,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职教思想和职教观念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要求课程内容应体现能力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企业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排序,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能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和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知识逻辑展开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物流配送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将配送课程内容设计为配送中心规划、订单制作、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8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均以作业合理化方案设计任务为载体,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由教师选择物流企业的实际案例为任务引导,以企业真实的业务数据和业务开展过程来展开教学。通过这8 个项目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既学到了该项目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经典毕业论文致谢信
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致谢信范文
辽宁何氏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优秀会计硕士毕业论文致谢信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致谢信模板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浅谈钢琴触键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篇(精)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篇【精华】
2021年论文致谢词300字(通用6篇)
关于本科论文致谢(通用15篇)
舒曼歌曲中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浅论音乐的节奏
浅谈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
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5篇)
音乐系毕业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古典园林,精致江南”
古典分配理论探源
对古典文论的几句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