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治论文 > 正文

浅析方法论和政治经济学(第8页)

本文共计147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纯粹的封建主义制度系统强化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依附关系,多数人都无缘于自由和平等。

  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系统强化了人们对自由的需求,它把人们的依附关系完全以经济价值形式来表现,除了价值的依附关系以外,人们在其他方面是自由的。

  纯粹的社会主义制度系统强化了人们对平等的需求,也排斥自由和其他依附关系。

  纯粹的科技主义制度系统也尽力使探索和创新向社会领域扩展和制度化,它起着强化探索和创新需求的作用。

  纯粹的物质需求贯穿人类社会始终,源于自然人的物质需求只是现实的物质需求的一部分,现实的物质需求的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人类其他需求的物化形式或存量。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主义等等只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一种便利划分和概括,现实中不存在较纯粹的社会形态,经常的状况是一种混合社会形态。现实中的人们的追求或需要也大都是五个变量的不同量的特定组合。当然,在五个变量的互动中,某个变量可能在一定时期呈现出超出其它变量的情形,但这不能抹杀其它变量的存在和作用。

  特别在当代中国和西方社会,五种变量混合的社会形态比较明显。五个变量同时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人类社会基本需求的大体格局,从而也决定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大体状况。一般而言,五个变量不是哪个比哪个高级的关系,每个变量长期高出其它变量后都会出现其它变量的高出,高出是交替出现的。现代条件下交替的频率要大大快于以往。也因为如此,政治经济学要充分发挥其研究客体具有能动性的优势,设计出尽可能完备的话语信息传递系统,顺畅地获得各个时点的单个客体的五种需求的偏好顺序,并且进一步通过引入不同假设获得各社会群体的五种需求的偏好顺序。

  以前的理论家、政治家甚至企业家因为概念系统或思维系统的严重不完备,获得各社会群体偏好顺序的努力经常在两个方面受阻:一是没有对人类行为动机做出准确的符合逻辑的抽象,归纳的人类需求概念经常或重叠或交叉或遗漏,形不成完备的概念系统,当然也形不成确定社会群体偏好顺序的信息传递系统;二是严重忽略人类客体不同于自然客体的那种能动性,从而严重忽略人类客体传达信息的话语形式。研究主体(理论家等)完全高高在上,没有通过系统组织客体的话语形式来获得偏好信息,而主要通过观察客体行为这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判断社会偏好。由于人类客体因能动性而导致的高度复杂性,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差、成本较高,有时甚至是以社会群体几十年的灾难性动荡为代价。直接从民意测验等话语形式得出的个人意愿在社会意愿的形成中的作用要远远优于理论家对社会的观察。

  最后需要引起警觉的是,政治经济学科学具象思维方法的一个重要障碍是人们较难把握抽象思维进展到什么程度进一步的思维就必须放弃抽象方法。只要还能找出不同范畴的有意义的共性,抽象思维就一直能进行下去。但当不同范畴的异质性已很大,变量的非线性关系已很明显时,进一步的抽象方法哪怕在粗略的意义上,也会将人们引入歧途。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范畴的较具典范意义的抽象,但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后续理论发展,就明显是企图对经验材料进一步按抽象方法进行概括的方法论错误。垄断资本主义实际上已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某种混合,资本主义以外的因素已在发挥作用。这时如果没有非线性的科学具象思维的方法论,理论对现实的偏离就丝毫不足为怪。此外,象改良资本主义理论、霍尔瓦特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等等,都在试图最终用一个抽象概念来概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的现象。他们的共同手法是将原本有确切意义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粗鲁地加以改变。

  科学具象思维面对现实的复杂性,力图把握的是确定的概念的复杂关系,而不是复杂的不确定的概念的简单关系。

参考文献

  (2)马锡冠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序,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序言,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5)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