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网络工程计算机通识教育探索(第2页)

本文共计28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建立分层次教学。为突出计算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特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更加突出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依据“注重基础、面向应用”的原则采取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在现有通识课程体系下,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增加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类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基本应用能力;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安排较为系统的模块化学习,并通过具体操作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对提高班的优秀学生可以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采用开放式教学。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中,我们还注重开放式实践教学资源的建立,为了解决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我们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扩展作为改革的关键,将计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模块在网络课程中进行细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的完成各种不同层次的实验作业。教师可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并结合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一些接近与真实的项目环境,让同学们通过这些项目尽快对自身专业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促进他们进行主动学习。这种依靠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建立网络化的预习、学习、复习体系,充分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受项目方面的实践任务,使他们在参与项目过程中较快的实现对网络工程专业内容从了解到理解的转变过程。让他们自己将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有机地联系起来,明确学习目标,提前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好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3)改进考核机制。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考核方面,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将以往以知识掌握考核为目的的传统考核方式,改成配合着研讨式教学方式,实行课堂或项目考核,使以往的结果考核变为现在的过程考核。将学生平时回答问题、在网络平台的作业或参与的项目的实施等计入课程总成绩。这种方式有利于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各项技能。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通识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能够使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们真正主动的进入课堂,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