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探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用世精神(第2页)

本文共计237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从儒家用世精神角度上来说,自诗歌出现时期起,大致从“言志”、“情态“到“写意”最后发展到“传神”,这一连串的思想模式都表现出,这一体裁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重点向创作者的心理转变而发展,在于强调创作者的内在精神与神韵的统一。由此看来我国大部分的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者均属于表现型的创作者,而非再现型创作者。例如在杜甫的诗词中很少提及现实主义细节,主要以抒发情怀为主。又如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各路诸侯,以此希望得到君主任用。尽管最后孔子并未如愿,但在后续的文学创作中并未提及在用世追求中的事迹,而是注重表达自我感受与以及感悟。由此表明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者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结束语:

  在儒家用世精神的影响下,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都呈现出两面性。既以通过进入仕途实现个人理想,或至于世外对他人进行感悟,实现自我价值,本文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促进有关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应佩.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夏至轻.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