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第4页)
本文共计64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这篇书信虽然是苏轼的一篇重要的批评文章,然而这篇书信就像苏轼写的其他普通书信一样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又如苏轼在《答李方叔书》这篇书信中写到:“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足下之文,正如川之方增,当极其所至,霜降水落,自见涯涣,然不可知也。”儿锄苏轼在这篇书信中对友人李方叔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运用了一个表示很强感情色彩的“喜”字,这个“喜”字明显体现出了苏轼自己很强的人生体验,即读友人的诗使自己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在这封信中苏轼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李方叔的文比喻为“川之方增”“霜降水落”。比喻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色彩,因此苏轼的这篇评论文学的书信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总体上而言,苏轼的各种样式的批评文体的风格都具有很强的抒情化色彩。因此风格的抒情化是苏轼批评文体一个很重要的文体特点。
总之,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表现为文学化的批评文体、美文化的语言和抒情化的文章风格。选择文学化的文体必然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出美文化的特点。而文学化的文体和美文化的语言特征从而使其文章风格呈现出较强的抒情化特色。三者在内在关系上是一致的,共同铸成了苏轼批评文体的诗意化特色。同时苏轼批评文体显示了古代文体批评的民族特征。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