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足及改进建议(第2页)
本文共计33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相比而言,新准则中有众多优点,具体如下。
首先,趋同性(与国际会计准则)。这使得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走出国门,迈入世界,可比性加大。
其次,新准则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更多的考虑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客观性。仅依据研究阶段的工作无法确定企业能否取得无形资产,无论企业是否决定继续开发工作,研究阶段的调查研究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开发阶段更可能为企业的未来带来收益。因此,将开发阶段的费用资本化更为合理。
最后,新准则中的规定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因此股东们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研发计划若是成功,将会增加企业资产的价值。不仅使企业资产增加,企业形象得到提升,企业股价上涨,而且对企业当期利润或分红影响较小。
三、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缺点及不良后果
虽然我国现行准则中对研发支出实行有条件的资本化,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未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研发费用中计入无形资产,还是计入当期损益,关键在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界点,然而,准则中对该分界点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2)对研究阶段的费用处理过度谨慎。准则中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但对于研究阶段的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出现过度谨慎的情况。如果研发支出金额较大,在企业费用支出中占较大的比例,企业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就会虚增当期的支出,降低当期利润,甚至会影响股票的估值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3)对失败的研发项目未做明确规定。企业进行项目研发,属于投资,投资必然伴随着风险,而且研发投资在高回报的期望下必然存在着高风险,即研发失败。然而,准则中激励管理层加大研发投入时,却未对研发失败做出合理的规定。
(4)披露不充分。准则中虽然明确规定了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对其做出相关合理的定义,但是并未对研发活动的披露做出详细的规定,对研发支出进行详细登记也未做出规定。
四、相关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面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合理的现状,以及针对我国研发支出的相关规定和会计处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的情况,研发支出的处理有待完善。
(1)制定两阶段划分的应用指南
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定相关。因为企业研究活动种类繁多,无法划定有效界限。但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处理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有必要通过调查分析,针对研发活动比较频繁的行业,发布研发支出的行业应用指南,从而减少因企业滥用职业判断而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
(2)研究支出适当资本化
企业的研发项目不一,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不一致。所以,在对研发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也需对研究活动的重要性进行划分。例如,计算机软件制作过程中软件制作成本最主要的支出就是研究支出,所以对软件制作过程中研究阶段的支出也应当应用职业判断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3)重视研发失败的规定
研发项目多,研发失败数量必然增多。所以,对研发失败的项目也应该做出合理的规定,这样才有利于研发失败的企业进一步投入资金进行研发。首先,对于未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无法继续研发时,对其发生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或者进行分期摊销。其次,对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研发失败时,应该将其发生的费用在合理的年限内进行摊销。
(4)加大披露力度
为了将研发费用的应用、支出情况全面展现给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应该加大研发费用的披露程度。研发费用的详细披露将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合理估值,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投资者详细的了解研发信息,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使其能够增加对企业的信心,并加大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中涉及诸多主观判断的情况,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性,提升其职业素质。旧准则中原规定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其中就考虑了当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因素,所以,为提高新准则的应用效果,应该有效加强从业人员的灵活性和职业判断。


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电力企业中外包人员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论文
企业外事管理干部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企业管理的论文范文
合理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中国铁路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研究论文
浅谈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论文参考范文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3500字
地区经济下的交通运输发展论文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国际货代物流企业转型整合分析论文
公路监理与交通事故的防范论文
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连续梁施工工艺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三篇
毕业论文的致谢词300字(通用5篇)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词(精选7篇)
房屋建筑工程论文致谢(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