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本文共计33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

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摘要:

针对我国企业研发活动愈来愈频繁以及会计准则有关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有所不当的现状,本文在阐述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国际惯例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即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发现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存在缺陷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针对研发费用处理中的缺陷,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针对会计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高科技企业逐渐兴起。环顾四周,水幕电影、谷歌眼镜、人造皮肤等高科技产品纷纷出现,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让人心动的产品又有多少是我国的发明呢?少之又少。所以,培养创新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研发投资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活动经费近几年年均增速为22、83%,可见,各行各业研发投资活动日益重要,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影响愈来愈大。由此,对该会计处理方法的创新也就至关重要。

一、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惯例

  纵观世界各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三种方式: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和符合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

  (1)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即将研发期间的支出均列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美国、德国等。正如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中规定: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一切支出应列为费用。德国与美国的研发支出规定基本相同,均是在成本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

  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考虑的'是研发支出所带来的未来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该处理方法,违背了会计核算中配比原则,而且,将低估企业的资产或企业价值,如:计算机软件制造成本中研究支出的费用占较大比例,对计算机软件的成本低估,进而低估了企业资产的价值。

  (2)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

  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即把研发期间的费用进行归集,若开发成功并取得收益,将归集的研发费用开始摊销。该处理方法强调连续多年都存在研发项目的企业总会存在某个或某些研发项目获得成功并取得收益,因而,采取将该收益与费用配比,对研发费用进行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荷兰、巴西等国家。

  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其依据在于研发活动会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处理方法使企业在未来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企业现有价值和整体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违背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3)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

  研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将研发活动区分为支出费用化的研究阶段和有条件资本化的开发阶段。目前,采用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的有IASC、英国和法国。

  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但这种处理方法中资产确认标准的主观性大,从而企业利润操控可能性大。

二、我国研发支出相关处理方法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相关处理做出了新规定。规定研究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即将费用支出划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而且新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做出了相关定义。研究工作通过研究相关知识获得有用的信息,开发工作利用前期有价值的信息研发出某项成果,为企业带来收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