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管理系统设计论文(第8页)

本文共计479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⑶基本信息录入:对系统使用到的各种代码进行维护。主要包括:货物名称、收(供)货单位、车号(火车皮号)等。

  ⑷数据备份和清理: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确保称量数据的万无一失。数据库的自修复、备份、恢复功能可以防止因停电、死机等意外情况可能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提供备份、数据清理的功能,防止数据库过大而影响系统运行速度。

三、称重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1、软件设计结构清晰,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是一套结合我公司汽车衡日常操作习惯和公司计量管理要求而开发的称重管理软件。面向非专业操作人员编写,设计合理,界面友好直观,操作流程完全等同于称量员的日常操作习惯,操作人员无需(或简单)培训即可操作。

  2、系统设置了一套安全保护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进行指定权限的操作,以防止非法操作造成称量数据泄密或失真。

  3、在操作界面上,对可能造成误操作的操作按钮进行严密的逻辑控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容错功能。为了保证称量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提示功能,以保证数据在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时,通过系统提供的即时信息和相应途径,使数据恢复到正确状态。

  4、软件采用结构化设计,操作灵活,维护简便。界面朴实典雅、功能强大灵活、操作简单明了,使用者通过系统界面的友好提示即可进行系统的操作、维护。

四、系统的硬件设计

  1、系统配置:本控制系统选用研华610H P4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整个称重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2、称重仪表:选用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生产的8142Pro+称重仪表来实现汽车衡的重量信号处理和计量功能,并通过仪表配有的RS232接口,与工控机联接,实现即时通讯。

  3、选用STAR NX-600票据打印机进行称量票据和统计、查询报表的打印。

五、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实现

  本称重管理系统选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fox Pro 6.0进行编写,可运行于window98、window20xx及window XP操作系统。系统具有组态灵活、功能完善、数据处理科学、运行安全可靠、人机界面友好、便于扩展等特点,适应了电子汽车衡称量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对于提高计量效率和计量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结束语

  本汽车衡称重管理系统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安全性较高、用户界面友好,经过数次完善和修改,至今已成为一套精炼、高效、易用、成熟专业的计算机称重管理软件。投运以来,达到了预先的设计目的,满足了公司生产管理对计量工作的要求,是理想的汽车衡称重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设计论文(第8页)6

摘要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病人顺利地完成就医过程。为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笔者提出了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从病人就医的过程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出发,将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并实现了各个模块较为详细的功能设计,为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视图—控制器;系统设计

1绪论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善当下医院信息管理模式,以病人为核心辅助病人实现就医过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日益旺盛[1]。一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医院内部不同科室间病人基本信息、病例信息及医生诊断意见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院简化病人的看病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系统开发设计方法,因其对模型、视图和控制器进行了划分,具有低耦合性、开发成本低、便于合作开发等优势,而在科研评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将该程序设计方法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在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利益。

2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1974年由TrygveReenskaug提出的一种可以实现动态程序设计的方法,其包含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3]。该模式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三部分,使得开发得到的系统逻辑性更强、模块结构更加明晰,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过程。该模式的三个部分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任务。模型是该模式的核心,其封装了系统的核心数据、数据处理方式及逻辑关系,并通过刷新机制实现模型数据变化的更新与公布;视图是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媒介,视图从模型获取显示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同时,视图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及时反映模型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控制器架起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接收用户端的输入,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可以识别的对象,另一方面将可识别的对象作为模型的输入,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最终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视图,选择合适的视图显示数据及处理结果,实现对模型和视图的控制。由于模型—视图—控制将系统分成了多个不同的部件,将业务部分和显示部分合理地分离,从而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开发周期缩短,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相对独立,从而更易于实现团队协作,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2)各部分耦合性低,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彼此之间相互分离,彼此间为传递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交叉,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升级;(3)不同的视图可实现对同一模型的访问,即模型具有较强的复用性,从而具备较强的可适用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