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多个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解读论文(通用5篇)(第11页)

本文共计249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树立文化品牌,增加品牌知名度

  文化品牌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通过有力的制作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建立属于池州的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体现池州的文化精神,扩大池州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池州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纪录片《大黄山》,展现了黄山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了黄山的品牌影响力;电影《阿诗玛》则通过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与优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使云南石林家喻户晓。历史和大自然赋予了池州厚重的自然文化资源,经过多年开发与经营,目前,池州拥有三大文化品牌:一是因佛教圣地而蜚声中外的“九华文化”;二是因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的池州“杏花村”;三是以优美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池州市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优势,重点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树立池州的文化品牌。例如,正在筹备的大型山水实景表演“印象九华”,将旅游与文化完美结合,会大大提升池州的文化品牌,扩大池州的影响力。

  3.积极引导消费,扩大文化市场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民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一个地区的需求层次结构同这个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文化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精神愉悦的需要。池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几年来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生活基本消费已趋于饱和,文化消费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池州市政府应积极引导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一要充分利用池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消费向个性化服务方向发展,拓展旅游者在池州消费的时间与空间;二要加大在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配套服务,拓展本地区居民的消费领域。

  4.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文化产业

  池州的文化资源,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经营状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另外,由于缺少资金投入,资金和资源没有形成合力,许多艺术还处在璞玉混沌阶段,也没有形成支柱型和旗舰型的文化产业。池州市在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首先要充分发挥池州市优势条件,重点发展池州市旅游文化产业,以旅游业为核心,构建旅游文化产业链,辐射和带动池州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市场需求大,产品增值价值高,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点。第三,池州市应积极打造民俗文化产业链和创意文化产业链,结合资源条件和人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探索科学合适的文化产业开发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时,文化产业化也是树立文化品牌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致力于池州以文化名市的战略实施。

  5.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优势

  虽然池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但是简单地依靠资源的比较优势,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利于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另外,文化产业越来越与高新技术联系起来,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本。文化产业以文化为内涵,在市场中进行运作,面对日益剧烈的竞争压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池州市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总体看来,总量偏少,缺乏高素质人才,结构失衡,人才吸引力不足。池州市应重点关注人才的培育与引进。首先,利用高校资源,开设文化产业相关学科,有目的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还要加强文化企业的在岗学习强度;其次,建立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创新激励模式,引进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决定着其他资源的发挥效力,池州市文化产业若想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素质。

  浅谈多个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解读论文 篇5

一、安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现状概述

  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来看,安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从2008年的526.7元增至2013年的956.03元,年均增长率为16.3%。从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来看,也有明显提升,从2008年的5.53%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7.04%。安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中部六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数据分析显示:2007—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年均文化消费年长率为14.2%,仅落后于河南,处在中部地区第二。安徽城镇居民平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从2007年的259.91元逐年增至2012年的413.61元,在中部居于第三位,高于河南、湖北和江西。农村居民平均文教娱乐支出从2007年的283.17元逐年增至2013年的376.66元,2011年仅落后山西,处在中部地区第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