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7篇)(第6页)

本文共计187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民增收

  2、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对社会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针对蔬菜种植模式转变项目的实施,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动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更新,带动全县以每年新建5000亩温室、大拱棚的速度加快蔬菜产业的开发和蔬菜产品的升级,带动全县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太谷拱棚”的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进一步推广。

  4、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5、对于经济的影响

  (1)将近一步增强相关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2)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格局。

四、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单一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2、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1)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2)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

  (3)季节性过剩,盲目跟风生产导致菜价的下跌。

  3、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

  (1)蔬菜生产基本上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

  (2)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3)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

  4、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1)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

  (3)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

  5、生产过程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7、管理体制不健全

  县内尚无蔬菜行政管理或推广部门,不利于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调控,影响管理效率、政策效率的发挥,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太谷蔬菜发展过程基本思路及对策

  1、坚持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利用现有的优势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2)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继续扩大拱棚菜、日光温室、地膜菜、轮作菜面积;

  (3)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新田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

  (4)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形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积极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