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理工科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论文

本文共计40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理工科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理工科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理工科院校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规章制度,发挥教师作用,强化养成训练及营造良好环境五个方面提出理工科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与途径,以期能对我国理工科院校行为文化建设有所助益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正规的训练、严格的管理、系统的培养等多种手段指导和训练个体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从而使学生的一言~行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要求,达到提高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理工科院校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理工科院校应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认识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牲

  现实中,很多大学,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对于大学生养咸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工科院校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甚至有些人认为习惯养成教育很神秘,高不可攀。

  以上观点并没有充分认识至习惯养成教育为理工科院校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持久作用。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人生的道理。良好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学习,严谨地对待生活,各方面不断进步;而不良的习惯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制约人的进取精神,强化人的惰性,误导人生走向。过去,许多理工科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念,把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和养成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应当得到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训练以及掌握和消化知识、创造性应用和发展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符合社会需要。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才能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既能实现人生价值,生活也会幸福快乐。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在养成教育的实践中,以班为单位,围绕习惯养成教育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制定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以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为前提。理工科院校应当围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有助于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建设要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宿舍管理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早操出勤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动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在制定新生早操出勤制度的过程中,从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了广播操、慢跑、毽球、武术、健美操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晨练活动,在强调早操严肃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性。同时,在该制度执行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意见,不断完善早操出勤制度。该制度重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将锻炼身体纳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大一新生经过一年的晨练,进入大二之后同学们有的坚持晨练,有的参加晨读,这说明学院晨练习惯的养成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制度在学院施行多年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