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临床诊断学论文

8 次下载 2 页 294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临床诊断学论文

  临床诊断学是通过辨认去判断的意思,医学术语中借用了这个词来表示通过病情学(nosography)、体征学及其他医学检查手段来判断疾病本质和确定病变的名称,也即是表示通过疾病的表现来认识疾病内在属性的一道程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临床诊断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诊断学论文

  小腿肌间静脉是位于小腿肌肉间的静脉, 具有分支多、管径细、走形多变、血流速度慢等特点,所以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容易迂曲扩张并形成血栓,若不及时发现,血栓可继续向近心端发展,引起广泛的深静脉血栓,导致严重的症状,甚至肺栓塞。 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3.1-2014.2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曲张的患者159例,其中男90例,女69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5岁。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ivid E9和Philips Sonos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3-12 MHZ. 患者首选仰卧位,检查双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大隐静脉、胫前静脉,然后俯卧位或侧卧位,检查腘静脉、小隐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后静脉,检查肌间静脉时,要重点观察腓肠肌、 比目鱼肌肌内的所有肌间静脉,测量其最宽处内径,观察其有无迂曲扩张,内部有无血栓,对于彩色血流显示欠佳的患者,可在加压后放松的瞬间观察其有无血流,同时观察其能否被压闭。

2结果

  2.1超声表现

  彩超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159例。发生于比目鱼肌153例,占96.22%,腓肠肌18例,占11.32%,二者的发病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12例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内均有肌间静脉曲张; 比目鱼肌肌间静脉曲张的平均内径7.05±1.35mm,腓肠肌肌间静脉曲张的平均内径5.27±0.66mm, 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1)。

  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159例中, 左侧36例,占22.64%,右侧21例,占13.20%,双侧102例,占64.15%,说明小腿肌间静脉曲张以双侧同时发生多见,左侧高于右侧;合并肌间静脉血栓36例,合并深静脉血栓24例,合并大隐静脉曲张72例,合并静脉瓣返流63例,发现红细胞自显影现象18例。

  2.2临床特征

  浅静脉曲张42例, 下肢水肿84例, 下肢疼痛24例,肺栓塞12例;发生于术后24例,长期卧床30例,小腿拉伤15例,原因不明90例。

3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的显示小腿的肌肉、筋膜、血管、静脉瓣等结构,具有无创、实时、准确等特点,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小腿肌肉主要分布在背侧, 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等肌肉,腓肠肌位于浅层较靠上段,分内侧头和外侧头,比目鱼肌位于深层,主要部分位于小腿中段、下段,二者统称为小腿三头肌。 小腿肌间静脉即位于肌肉肌纤维中间的静脉,肌间静脉通常较细,分支多。 正常肌间静脉超声显示管壁光滑、顺畅,腔内呈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如血流速度过低,彩色血流可不显示,但沿管走形方向,探头加压或在解压瞬间显示血流,并且加压能压闭。

  肌间静脉曲张超声表现:内径局限性、不均匀性增宽,走形迂曲,横切时加压,扩张的血管可被压闭;合并血栓时内径增宽,管腔内为低回声、中等回声或高回声,彩色血流信号不显示,不能压闭。 国内外文献研究认为包埋在比目鱼肌中的静脉丛为小腿静脉血栓的最常见发生部位, 其次以胫前静脉、 胫后静脉、腓肠肌肌间静脉血栓多见[1,2]. 本研究也显示肌间静脉丛曲张及血栓形成比目鱼肌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腓肠肌。因为比目鱼肌为单羽状肌,其侧拉力对肌肉本身产生内压力, 同时比目鱼肌肌纤维多起点的特点使肌纤维走形方向多变, 导致在肌肉间的内压力分布不均衡, 不均衡内压力对小腿肌间静脉产生一定的局部阻断作用, 阻断部位为不均衡内压力中压力较大处。由于比目鱼肌是一条强大的小腿肌肉,这一阻断作用表现的较为突出。 长时间站立使比目鱼肌持续收缩, 对小腿肌间静脉产生长时间的局部阻断作用,导致小腿肌间静脉曲张回流受阻,压力增高,进一步发生管腔扩张,长时间则导致小腿肌间静脉曲张。腓肠肌为双羽状肌,收缩产生的侧拉力相互抵消,不像单羽状肌那样产生肌肉内压力,故其内肌间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较比目鱼肌低[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