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共计33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根据“翻转课堂”理论,结合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省编教材资源,笔者提出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微课程教学法的设想。本文通过分析条件来论证微课程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可行性,通过具体的课例来说明微课程教学法模式设计,旨在通过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问题意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个性化学习
微课程教学法即课内翻转教学法,是指学生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替代教师课堂上面对面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微课程教学法将翻转课堂的流程都放在学生上学的8小时内完成,具体的做法是:把课堂上学生通过教材和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法称为“A型教学法”,把师生面对面辅导的教学方式称为“B型教学法”。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先开展十多分钟的“A型教学法”,再开展十多分钟的“B型教学法”,再采用几分钟的“A型教学法”,就这样“AB段教学方式”灵活交替安排。
一、开展微课程教学法条件分析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可开展微课程教学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的特征
受新技术、新媒体、新观念的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转型和深刻变化。微课程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大家对碎片化学习、个性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需求,这体现了当代信息科技的特征,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软硬件具备
在硬件方面,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终端,教师能为每个终端进行微视频学习做好调试工作。便捷的网络可以方便教师将微课程上传至网络服务器或学生终端。在软件方面,浙江省有全国唯一的省编教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便于教师将微视频、学习单、相关附件上传至平台,学生也能很方便地浏览和下载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相关附件。这为“微课程教学法”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三)微视频现成
微课程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是微视频,由浙江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的出现,使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成为可能。现在每位学生人手一册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学习资源包根据教材重点每课制作了几个微视频,省去了教师搜索或制作微视频的时间和精力。每个微课程时间一般为10分钟,学生能保持较好的注意力。
(四)技术能力较强
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屏录、摄像、视频编辑、微视频上传下载等技能,所以,微课程教学往往更容易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如果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中的微视频不足或者不合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制作更合适的微视频。
二、实施微课程教学法模式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开展“微课程教学法”?笔者以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MIDI音乐变化多》为例,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的模式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微视频准备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笔者从《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学习资源包SWF文件夹中找到《MIDI音乐变化多》相关的视频文件,根据教材中重点、难点以及重要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微视频。然后,根据视频知识点将其重命名(如图1),以备学生观看使用(微视频播放总时长约9分钟)。
2、学习单设计
有效的练习可以把微课程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学习微课程就有了动力。笔者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微视频设计内容,设计出本课微视频学习的知识点和练习(如图2)。
3、电脑终端及相关软硬件准备
因学生在机房学习微视频,故耳麦是必备的,另外,观看微视频的播放软件应简单好用。要在每一个电脑终端安装能播放SWF文件,并能够控制暂停和重复播放的播放器,如暴风影音。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