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教育哲学理论探析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论文(第3页)
3 次下载 4 页 514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三、用教育哲学理念探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教育哲学要求我们开展思政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国高校思政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令世人瞩目,但是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也是令人深思的。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始终是在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和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遵循教育哲学发展规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能否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和获得自身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根据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历史的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抛弃旧有的观念,吸收新的方法,不断地深入学生实际,深入社会现实,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中因材施教,根据当前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新观点、新问题、新事物融入到教学中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鲜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先进的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及修养,与时俱进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及变化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理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教育哲学要求我们开展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注重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
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不能随心所欲,盲目从事。就教育哲学的运用实践来看,任任何教育目的、原理、手段、方法,或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都是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各方面都能为社会服务的、综合发展的社会人才。因此,教育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便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培养人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一定的教育原则,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采取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适度地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提高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观察能力,积极地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且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内在实际出发,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主要包括学生人生的理想、人生目标,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样才能制定具体的教育实施计划,将学生的人生目标与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三)教育哲学要求我们要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体制,培养更多思政教育专业人才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灵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先导,它对高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教学活动运行的每一环节、每一层次无不渗透着本校的教育哲学。高校教育哲学是处理学校矛盾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概括,它对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以教育哲学为教育观念的核心,在高校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自身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不断地优化、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采取“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用师生研讨、启发教学的方式取代原来的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统一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同时,要大力加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基础。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首先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打好工作基础,让辅导员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其次,加强队伍培训工作,不定期地举办学术思政工作管理培训班,了解最新的政策和制度,交流总结工作经验。再次,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加强考核,表彰奖励优秀辅导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