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论文(第11页)

本文共计241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从近些年的数字化视觉设计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设计师的作品呈现就能发现,受众在审美观的要求上有着更高的体现,一些设计作品在民族的以及现代的特征上,有着艺术审美的追求,并且审美的特征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着微妙的变化。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设计的课题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字化艺术时代是读图时代,也是视像的时代,在信息的膨胀发展背景下,不管设计主体好事客体都有着相同的效果影响。在设计的资料增多以及理论的多样化背景下,设计的客体就会向着主体进行转变。设计审美要能有艺术的感知性,形式要能是设计作品在表现语汇和手法等层面应当达到的水准,尤其是在整体上的完美意境要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将创新和形式得到有机结合。

3.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对美学特征得到充分重视。在当前的人们生活过程中,对数码技术已经有着依赖性,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这就需要能够在美学的元素充分应用下,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进行拓展。此次主要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相应分析,然后结合而是对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进行了相应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理论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丽,黄文静.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南京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2]李沙.数字雕刻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07)

  [3]高翔.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4(24)

  [4]李静.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应用现状分析——以江西城市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论文(第11页) 篇7

论文关键词:

  传统美学无为内省景观

论文摘要:

  从传统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城市开放性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传统美学的研究,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关学依据,并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期望从美学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可以端f-.L-4J’l对城市的审美态度,改变人们习惯的审美方式,从而培养人们新的审美观。

  城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城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随着城市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城市的需求早就超越了单一的功能需求,而涉及社会、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传统美学就是在城市转变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设计者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人格,视自然为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其审美方式追求心灵体会,强调悟性。支配并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四大主干是儒家、道家、楚风及禅宗。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求乐观奋斗;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脱世俗;屈原“虽就死而毋悔”,执着顽强;禅宗“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形而上学〔}7。四大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更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1、儒家美学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视和强调社会伦理。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孔子将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并从“仁学”出发,深刻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他的美学观点基本在于:一方面肯定满足个体需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个体需求导向伦理与规范。因此,基于这种基本观点,艺术对于人所产生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发挥的。这就要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考虑到城市居民个体的使用与需求。在初步设计时就应将居民个体的使用与审美作为设计准则之一。从个体的认知角度来设计开放空间的景观并照顾到每一个人对审美及功能的需求。另外,个体艺术需要与群体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应从居民个体使用出发,在空间上不完全区分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从群体使用的角度保证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和谐性,保障其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儒家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以伦理目的为导向,个体的需求必须与社会的群体规范达到统一。例如安徽省宏村建造的水墨宏村,正是由此出发建造的新式田园山水建筑居住景观(图l}o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