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课堂管理策略(第2页)
本文共计37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3难度适当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中职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将最后一层窗户纸让学生捅破,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比如在烹调技法学习时,学生在掌握了一个比较基础的技法时,可尝试学习与之相近的技法,教师指导学生找到区别之处。
2.4注意课堂节奏
中职生的学习关注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进行中场休息,有些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下降,会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所以完成一个小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务必停下来,加入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相关的生活运用,科学趣事,甚至是一个小故事,适当的放松一下再回到新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在等待菜品或原材料成熟时和同学们分享一个美食典故,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整了节奏。
3要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3.1分享和倾听
记得蒙牛原老总牛根生说过,“财聚人散,财善人聚”。作为教师无须分配利益给学生,但可以教会学生分享,可以分享自己或者他人的人生成功经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功做法。烹饪实践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些原材料的预处理、打荷的事情交给学生。教师的指导加分享,会让学生收获更多。除了分享,还要学会倾听,正如伏尔泰所言,“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的授课内容,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课堂上绝不要粗暴的打断学生的表述,无论对错,都要进行正方向的归因,让学生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是被教师重视的,他们就会逐渐改变对学习的态度,课堂管理也就逐渐转变成学生的自我管理。
3.2赏识教育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鼓励学生,鼓励和赞美会给学生自信和力量。当然,有错误也要及时指出,用委婉的方式提出问题和你的建议,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这件事情。大家或许听说过,教师的一句话导致学生轻生跳楼,这警示教师对待批评要慎重。没有学生喜欢接受批评,因此要把批评掰开了揉碎,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慢慢消化吸收,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表扬和批评是课堂管理调控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课堂管理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用好了表扬和批评,对课堂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3.3去个性化
1952年,费斯廷格、佩皮通和纽康姆所做的去个性化实验,观察到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的现象。同样,班级管理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区分对待,就如将拳头打在一块很大面积的板子上,力量被分散,管理的针对性极差,导致学生只是认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名,不认为管理的对象是自己,使管理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课堂管理要具体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上课时能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的管理才会有效。而且能记住学生的名字,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更有利于课堂的管理。总之,课堂管理越好,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在中职课堂管理中,教师的坚守和修炼是课堂管理成功的前提,师生交流沟通是维持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课堂设计是课堂管理成功的关键,课堂纪律和规范的课堂行为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只要用心管理,每一位教师都是课堂管理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王志慧.加强课堂管理办法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22).
[2]杨俊娥.校教师课堂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22).
[3]李彦红.对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策略的初步探索[J].学园,14(2).
[4]丛文龙.加强学习领域课程课堂管理的几点做法[J].辽宁高职学报,2015(11).
[5]张叶翠,冯海英.从赫尔巴特管理论谈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0).
[6]徐咏韶.促进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3(4).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