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的探讨论文(第2页)
1 次下载 页 347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如土石方的平衡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矛盾统一。技术规范标准采用和工程造价的协调等方面,与选线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重要的是山区地理、地质条件和平、纵、横的组合,是一项工程成败的关键。而山区等级公路,涉及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受约束方面多,尤以地质条件为首。
山区公路地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滑坡、泥石流、溶洞等地质病害非常发育,应采用有效的勘测方法和监测手段,进行山区公路生态环境评价和地质病害分析研究,使公路大型构造物尽量避开断裂、溶洞等地质病害,合理确定隧道及桥梁的位置,根据岩层方向尽量使挖方边坡处在安全有利的方向,避免坡面的失稳造成大面积的滑塌,对于无法回避绕开的不良地质地段,通过超前预测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在以往公路建设中,由于地质勘察技术手段落后且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我们在公路建设乃至运营中吃到了苦头,大体积的山坡滑移造成公路中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 慎重选择与论证构造物
山区公路对隧道和高架桥应多做研究,当高架桥综合造价高出路堤综合造价不超过30%或路基填土高度在10m以上,且近期变形难以稳定时,应首先考虑高架桥方案。同样,当隧道综合造价高出挖方综合造价不超过30%或路堑挖方高度在25m以上,且边坡难以稳定时,应首先考虑隧道方案。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应避免大开挖,洞门形式应与周围环境景观协调自然。采用隧道与高架桥方案,工程直接费用尽管较大,但对于保护好环境有着积极的战略意义。
5 人性化的防护工程方案
防护排水工程的设计不单单是为了公路工程的安全,公路工程防护与排水方案,应在满足工程安全的情况下做大量的方案论证,优化防护与排水形式。
浆砌片石护坡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程防护,但在环保意识和审美观点提高的今天,这是一种与自然极不协调的防护形式,它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同时破坏了大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在设计中如路基边坡不受江河溪流的冲刷影响,应积极采用网格、拱型等其它防护加植物防护的形式,取代浆砌片石防护,同样对挖方大面积的浆砌片石防护,可采用低挡墙加网格、拱型等其它防护,种植一些爬藤植物,采用植物上爬和垂吊,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6 积极做好环保与水土保持方案公路建设不仅占用了大量国土资源,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平衡,大填大挖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汽车及施工机械的废气、噪声还给人带来污染和危害。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搞好公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做好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有益于营造友好的环境氛围。
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与公路工程建设应做到三个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有地形受到破坏,以至构成新的水系,大量的挖方、弃方破坏了原有的地貌。在设计时应做充分调查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减少和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同时也要重视公路施工过程中取土坑和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取土坑和
弃土场的防护工程应进行专门设计,对裸露在外的土石表面,应根据适宜的原则,选取恰当的方式,进行绿化和合理利用。
7 结束语
搞好公路建设与保护好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公路建设过程中与工程同等重要的大事,将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思想贯穿于设计、施工与管理单位中,使公路设计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得以落实。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在公路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方法,减少因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和水土失流,恢复植被,建优美的公路,使我们公路建设环境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2]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大数据影响下的会计与审计研究论文
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与方案论文
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的探讨论文(第2页)
我校学困生心理因素及教育对策论文
成人教育者在成人质变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的论文
浅析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的论文
教育随笔:浅谈“惩罚”
动物养殖技术创新的论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论文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讨的论文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
机电技术特征与技术创新模式论文
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问题研究的论文
探究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及影响论文
保护知识产权的演讲稿(通用6篇)
知识产权的保护演讲稿(通用11篇)
知识产权保护的发言稿(精选5篇)
知识产权保护心得(精选11篇)
保护知识产权的作文(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