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浅谈“惩罚”(第3页)
2 次下载 页 707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意儿爸爸原来就常犯这样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受到训斥或者惩罚后,他就会抱起满眼含泪的女儿道歉。有时为了哄孩子高兴,他甚至许诺给孩子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来弥补他批评女儿后的歉疚之情。像这样的情况,我也和意儿爸爸沟通过,幸亏老公很支持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从不在孩子面前和我唱反调,所以,老公对我提出的意见很尊重也很诚心的接受。
如果惩罚前后家长的态度反差极大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过是“纸老虎”,下一次再惩罚时孩子就很难收到效果,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四:惩罚要直奔主题,点到为止:
家长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他改正错误,以免下次再犯。但是,有的家长在气头上批评惩罚孩子时会不由自主的像倒咸菜梗似的翻旧账,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最烦大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他只会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家长唠叨得太多了,等待解决的问题就会没有主次之分,家长如此处理问题就会错过纠正孩子错误的最佳时机,根本起不到就事论事,惩戒的作用。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主次分明,有针对性的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五:以身作则,文明用语,切忌挖苦讽刺。
现在教育孩子,家长们都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家长的为人处世方式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说服方式。
有的家长在惩罚孩子时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如果采取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的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六:事后讲明道理和利害关系:
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惩罚的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孩子受到惩罚后有时并不明白事理,下次重犯的可能性还有,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这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仍然不知悔改,执迷不悟。因此,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手段。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一点,那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出现打骂孩子的现象,打骂也是教育手段中的一种,但它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是不得已所采取的最后的一种低劣的教育手段,在我目前的教育理念中我还不提倡这种教育方式。
有家长也许会问:“我们谁小时候没挨过打呢?那时候打得,今天的孩子怎么就打不得了?”我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能用昨天的观念去教育今天的孩子。
小时候,我们都生活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那时的社会取向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品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物质决定意识,教育又属于意识形态里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也呈现了制造业的痕迹,它对待人就像对待物品一样,并不注重人的个性。在如今的信息文明时代,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注重的是人的潜能的提升和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教育孩子不能再像以前对物打交道那样跟人打交道了,它要用人本身的规律和人打交道。而人本身的规律,就是要发展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天赋,注重个人感受,以及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时候家长如果不分轻重,不分原则的打骂孩子,将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孩子们来到世间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内心本来纯净无暇,但是,人的成长又不能离开周围的环境,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除了受家长的影响外,外界环境也对孩子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影响。孩子的心智还不健全,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长就好比在大海中航行的舵手要时常帮助孩子矫正前进的航向,去除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沾染的恶习。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更加完美的品格。

大数据影响下的会计与审计研究论文
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与方案论文
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的探讨论文
我校学困生心理因素及教育对策论文
成人教育者在成人质变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的论文
浅析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的论文
教育随笔:浅谈“惩罚”(第3页)
动物养殖技术创新的论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论文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讨的论文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
机电技术特征与技术创新模式论文
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问题研究的论文
探究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及影响论文
保护知识产权的演讲稿(通用6篇)
知识产权的保护演讲稿(通用11篇)
知识产权保护的发言稿(精选5篇)
知识产权保护心得(精选11篇)
保护知识产权的作文(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