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讨的论文
2 次下载 页 448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讨的论文
(一)阅读本位的语文教学之弊
1、常态教学,阅读塞满课堂。据调查了解,在我们的常态语文教学中,90%以上的课堂是没有写作训练的。为什么?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殊不知,写作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得以快速提升,长期来看,“慢”其实就是“快”。但许多教师只顾眼前利益,宁可眼前“快”,不管其实变成了“慢”。
2、公开教学,写作“挤”进课堂。在公开课中,我们一般都会看到写作环节。但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场写作的时间很少,少到有时做课教师会这样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写了,现在就来说说吧。”说和写虽然都是输出,但差别是很大的。可以看出,做课教师把写作环节带进课堂,实在是无奈之举;或者说,因为少了写作,教学环节就有了“硬伤”,不得已才将写作挤进了课堂,应景之举罢了。
3、课程设置,阅读重于写作。在课程设置中,阅读、写作被硬生生地分成两块。在课时分配及教材编写上,阅读明显重于写作。在一周课时的安排上,写作一般只有两课时,而阅读至少是四课时。仅由此我们即可看出,阅读重于写作。正因为阅读、写作被分了家,阅读课上少了写作环节也成了正常现象。同时,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阅读多,写作少,而且课文与写作内容联系不紧密,学归学,用归用,学了用不上,岂不尴尬!
(二)写作本位下的语文教学之弊
1、人文让路于工具。强调写作本位,名之曰语文就应该学习语文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这并没有错,问题是,如果一味地凸显写作技能训练,就不合理了。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人文性特别强,教师如果因为写作本位,硬是不见“人文”——体验情感,而是大谈“工具”——感悟写作方法,岂不大煞风景?比如,一位香港老师教学《毕加索与和平鸽》一文,重点教学第三段。这位老师引导学生“画人物动作流程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情景练习——回家独立操作写片段。有专家认为这就是在教语文,我不敢苟同。面对血淋淋的场面,教师竟然视而不见,而只看到了杀人过程中的动作,并自认为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用连贯动作描写人物”的写作技能。我想,如此教下去,学生岂不真的成了工具?
2、形式重于内容。在写作本位的语文课堂中,对于易于模仿创作的课文,教师一般很少引导学生体悟、朗读课文内容,而多是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然后便进行仿写或创生。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开门见山地介绍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当学生读完课文后,就带着学生按照议论文一般结构寻找相关内容,最后得出结论:这篇课文是比较合乎规范的议论文;接着让学生仿写一篇议论文。客观地说,这是较好的语文教学方法,但问题出在教师偏重了议论文范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其中论证内容的细细品读:为什么选三个正面例子而不是选两个或者四个?为什么还要选一个反面例子?正面、反面例子中哪些词句对论点证明力度大?指导朗读品味,其实不就是在细细感悟语言,慢慢习得方法吗?
反思:阅读、写作互为本位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一)“修身”信念形成阅读本位:偏重人文,强调过程
语文学科课程形态是在传统读经教育的基础上嬗变而来,一直沿袭选文学习方式,所选文章第一向度应是为精神打底。因此选文偏向崇高的、向善的、尚美的文章,极具文学性,偏重“人文”,重在培育人的精神。阅读时也就必然要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化为营养,融入血肉。在含英咀华过程中,秉承“但求耕耘莫问收获”的信念,向着“修身”至高目标迈进。能否达到无关紧要,读文修身才最为重要。如此看来,读文修身形成传统,传承至今形成阅读本位,也在情理之中。
(二)“成器”惯性形成写作本位:偏重工具,强调结果

大数据影响下的会计与审计研究论文
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与方案论文
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的探讨论文
我校学困生心理因素及教育对策论文
成人教育者在成人质变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的论文
浅析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的论文
教育随笔:浅谈“惩罚”
动物养殖技术创新的论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论文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讨的论文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
机电技术特征与技术创新模式论文
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问题研究的论文
探究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及影响论文
保护知识产权的演讲稿(通用6篇)
知识产权的保护演讲稿(通用11篇)
知识产权保护的发言稿(精选5篇)
知识产权保护心得(精选11篇)
保护知识产权的作文(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