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论文(第2页)
2 次下载 28 页 5057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实现方式—前台+后台;就是要按照游客实际的需求,将乡村生活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将游客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前台,满足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及对“乡村意象”的追求;同时,将农民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后台,顺应农民对一体化的要求,并在前后台之间设立相应的缓冲区。这对实现田园城市的形态十分有帮助,可在乡村中划出几块核心区域进行建设,让农民有机会享受现代化生活;而在核心区域四周则保留大片农田、传统民居,供游客体验。此外,后台也不一定就是禁区,也可以让游客在对前后台的对比体验中,感受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伟大成果。
(3)收益中预留乡村改造基金;要形成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有必要在产业发展的收益中留出一部分供区域建设的专属基金,并由专人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上述前后台形式的建设、发展,避免农民个人行为对整体形态的破坏。
(4)与城市结对互动;可与城市结对互动,更多地利用城市资源,更好地了解市民需要,提升目的地吸引力,更深入地理解城市生活的内涵,帮助乡村前台、后台更到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
[2]肖建勇,郑向敏.我国旅游业的产业融合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xx,(12).
[3]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xx,(02).
[4]陆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产业融合[J].?旅游学刊,?20xx,(05).
[5]石培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旅游学刊,?20xx,(05).
[6]张琳珊. 乡村旅游创新模式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22).
农业旅游论文(第2页)2
一、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的本底认知
(一)兴宁区主要旅游景点景区的规格特色和门票价格
兴宁区的主要景区景点共24处(排除少数已经不具有接待功能的旅游景区),现在营业并收取门票的有10处,3A级景点有1处,均价2元,4A级景点有2处,均价124元,在建中的4A级景点一处(昆仑关战役遗址不被收录到门票统计中)。市级文物及景点有6处,均未收费。区级文物、景点2处,平均门票价格11元。农业旅游相关景区景点有2处,平均门票价格20元,其他收费景点有3处,平均门票价格5元。
(二)南宁市整体旅游景区景点的规格特色和门票价格
除了兴宁区以外,南宁市景区景点共还有57个,南宁所有景区景点共有81处,所占全部景点的比例为70.37%,现在营业并收取门票的有24处,南宁市收取门票的景点共有34处。南宁4A级景点4处(在建的昆仑关战役遗址为4A级,未被统计到价格中),平均价格68.25元。3A级景点4处,平均门票价格10.50元。有市级文物7处,市级文物均未收费。区级文物及景点4处,平均门票价格13元。县级景区景点3处,均未收费。农业旅游景点景区13处,平均门票价格13.46元。国家级森林公园或其他景区共有7处,平均门票价格23.29元。
(三)兴宁区旅游景区景点与南宁市整体的对比
1.兴宁区景点与南宁市景点特色对比
2.兴宁区与南宁市同景点平均价格对比
(四)利用霍尔模型分析
兴宁区的旅游产品形象,通过霍尔模型,兴宁区整体旅游产品为与霍尔模型中的优势地带,即兴宁区的旅游现状是产品价格相对于南宁的各景区景点较低,特色相对突出,在南宁旅游资源已开发运营的景区景点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兴宁区农业旅游资源占兴宁区全部旅游资源的比例相对偏低;兴宁区现在经营的景区景点在南宁所有经营的旅游景区景点中占有相对优势,兴宁区所占南宁景区景点数量比重要远远高于兴宁区现在营业的景区景点所占南宁营业景区景点的数量的比;而兴宁区与农业旅游相关的景点价格又高于南宁同类景点的价格。由以上可知,兴宁区整体旅游产品竞争优势较强,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旅游发展拥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其农业旅游开发不够,兴宁区的农业旅游应抓住大的旅游发展趋势,城市进行农业旅游开发,以带动旅游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旅游形象定位
1.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定位是面向全国:大西南红色旅游胜地、自驾车旅游胜地;面向南宁:南宁绿城都市城中花园。

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互联网+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用其对策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探究论文
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创建途径论文
关于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形象传播模式论文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论文
蔬菜在农业旅游项目中的利用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第2页)
鸭绿江旅游感悟(精选6篇)
旅游调研报告(精选22篇)
旅游句子(精选350句)
关于旅游的作文(精选89篇)
【实用】数学论文作文3篇
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数字感”为数学技能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