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临床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第2页)

1 次下载 2 页 409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HT :大量淋巴细胞组成(T 细胞和 B 细胞混杂存在,但主要是 T 细胞 )。淋巴滤泡主要由 B 细胞组成 (CD20+、CD3-)( 图 3A)。

  淋巴滤泡间淋巴细胞主要由 T 细胞构成 (CD3+、CD20-),其间也参杂少量 B 细胞和浆细胞 ( 图3B)。淋巴上皮病变少见,其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 T 细胞 (CD3+)( 图 3C)。细胞角蛋白显示残留的甲状腺滤泡上皮 ( 图 3D)。2 例甲状腺炎富含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其中 CD20 阳性细胞数目增多,中发中心界限清楚,其外围有明显的套区包绕。甲状腺滤泡间淋巴细胞弥漫紧密浸润,但为多克隆性增生,双重表达 κ、λ 免疫染色,lambda/kappa 比值始终小于 1∶5( 图 4A 和 B)。

  2)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 :2 例 MALT 淋巴瘤主要由B 细胞组成,且 B 细胞不仅限于生发中心。边缘区及弥漫区的瘤细胞不论大小均表达 CD20,不表达 CD3,这进一步证实肿瘤细胞来源于 B 细胞 ( 图2C 和 D)。淋巴上皮病变众多,而完整的甲状腺滤泡少见 ( 图 2E)。淋巴上皮病变数量远较 HT 多,且淋巴细胞填充甲状腺滤泡腔的现象显著,局灶填充的细胞呈中心细胞样 ( 图 2F)。细胞角蛋白勾勒出残留的萎缩滤泡上皮。kappa 和 lambda 免疫染色证实了形态学诊断,肿瘤细胞明确为 κ 单克隆,我们计数了 10 个高倍视野,kappa/lambda 比值至少 10∶1。病理特征及克隆性为 kappa 单克隆,即轻链限制仅见于淋巴瘤病例。

  讨 论

  94% 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继发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但是由于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和超声学检查均无法特异地发现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因此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困难。

  此外,有时低级别病变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鉴别存在困难,重度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淋巴瘤鉴别也会十分困难[3]。

  本研究中,所有 HT 病例均显示大量淋巴滤泡形成,且反应性发生中心宽大,套区显著,淋巴滤泡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上皮萎缩,嗜酸细胞化生 ;2 例因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致使局灶甲状腺结构消失,但是HT典型区域仍然多见。文献也报道过此类现象,并认为甲状腺炎可致正常甲状腺滤泡结构消失,形成所谓的淋巴上皮病变[4]。甲状腺炎中常见成分之一的生发中心在部分病例可以很少,甚至消失。

  反应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会掩饰早期淋巴瘤。血清学标记,如乳酸脱氢酶(LDH)和 2- 微球蛋白显著增高往往只见于明显的淋巴瘤[5]。因此,甲状腺活检更易于确切诊断。

  本组所有 HT 病例显示 B 细胞和 T 细胞混杂增生,尤以后者为甚[6]。CD20 勾勒出生发中心,而套区和淋巴滤泡间区高表达 CD3。淋巴上皮病变中的淋巴细胞以 T 细胞为主,这就能排除 MALT淋巴瘤。细胞角蛋白染色显示出结构不清的淋巴上皮病变。据文献报道[7],HT 中检测到 B 细胞单克隆增生。有研究者认为,此少量 B 细胞选择性单克隆增生是 HT 自身免疫反应的一部分[8]。也有研究者证实,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确实先前有 HT 病史[9]。此外,Moshynska 等[10]报道 1 例 HT 患者发生了微灶性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瘤灶直径 4mm,他们强调需仔细检查甲状腺标本,以发现小的淋巴瘤转化灶。

  本组 2 例 HT 局灶甲状腺结构被不典型的淋巴细胞破坏。由此会有这样的疑问 :此类病变可能隐含单克隆性增生,并可在日后进展成淋巴瘤。

  但是,κ 和 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其为多克隆性,表明这些不典型淋巴细胞为反应性增生,可以排除早期淋巴瘤的可能。本研究的 2 例 MALT淋巴瘤显示,甲状腺结构被弥漫浸润的淋巴细胞破坏,并浸润至甲状腺周围组织,且以单克隆性增生为主,肿瘤性淋巴细胞有核裂,胞浆丰富、透明。其中也夹杂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结构破坏性的 LEL 丰富,完全取代了甲状腺滤泡,残留的甲状腺滤泡被细胞角蛋白勾勒出来。瘤细胞一致表达 CD20,而不表达 CD3,证实其为 B 细胞淋巴瘤。Kappa 和 lambd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一致、强烈表达 κ 免疫染色,而不表达 λ免疫染色[7]。

  总之,严格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准能鉴别 HT 和 MALT 淋巴瘤。对于形态学上处于交界的病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细胞角蛋白、CD20、CD3,以及 κ、λ 免疫染色能有助于鉴别诊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