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图书馆用户隐私泄露的途径与保护措施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4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完善图书馆用户的隐私保护法规。
对图书馆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以及网络环境的清洁,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加强保障。因此,应当围绕隐私权这一公民人格权利的确认,结合大数据的特点以及图书馆服务模式,制定读者用户隐私保护制度,即是要求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扩展传统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注重私人数据的保护,明确规定合理合法的数据收集方式,并基于大数据环境制定相关行业法规及政策,为图书馆提供指导和范本。比如,建立《馆员行为准则》《关于保护读者个人秘密的规定》等专门的制度文件,规范读者私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除此之外,还需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借鉴国外的立法实践经验,出台对用户私人数据的保护法律,比如可借鉴欧盟颁布的《隐私指令》、瑞典的《数据法》、英国的《数据保护法》以及美国的《电子通讯隐私法》等,都是结合大数据时代而确立的具有时代性的法律法规。所以,我国应当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形势下,加快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立法工作,确保图书馆用户隐私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
四、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便利、优质服务的同时,应当注重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在了解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的隐私泄露问题和途径,采取有效的图书馆读者用户隐私保护策略,清洁网络环境。由此,可通过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强化个性化服务的隐私保护以及完善图书馆用户的隐私保护法规制度等,切实保障读者用户的私人数据安全性。
[1]郭华,易斌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J].宜春学院学报201941(10).
[2]谢珍,陆溯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用户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平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02).
[3]樊佳怡美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隐私权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7(02).
[4]王磊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流动与隐私保护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41(06).
[5]崔效,臧国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隐私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7).
[6]梅振荣,裴丽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928(02).
[7]吴宗大,谢坚郑城仁,周志峰陈恩红数字图书馆用户的行为偏好隐私保护框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