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测试的教学实验设计分析
本文共计32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振动测试的教学实验设计分析
振动传输技术的工业应用已相对成熟,但纵观振动传输理论的高校教学和企业培训领域,仍没有一款系统的教学设备。本实验室曾开发了一台振动传输教学仪,但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体积笨重、调节复杂、振动不均匀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振动测试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机械振动的机理,掌握振动测试的原理,掌握信号采集的方法,并了解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机械振动;信号采集;测试系统;数据处理
引言
振动,是机械设备所具有的基本特性,也是评判机械设备运行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设备的磨损量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的运行间隙使得设备的振动烈度持续增大,根据振动测试便可得知设备运行的状态。而在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验是学生最直观地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最直接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1.1实验目的
(1)观察机械设备的振动现象,掌握机械设备发生振动的机理,了解振动测试对于诊断机械设备故障的意义。
(2)学习机械设备振动测试的方法,掌握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了解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原理。
(3)了解信号采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信号采集的技能,学习振动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
(4)学习压电式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软件、激光振动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压电式传感器、激光振动测量仪的基本原理。
1.2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目的,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讲解,使学生掌握本实验应具备的相关知识,讲解内容如下:a机械振动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机械设备发生振动的机理,了解振动对于判断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意义。b振动测试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振动测试的方法,掌握测试指标的选择原则,了解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原理。c信号采集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信号采集的基本原理,学习信号采集的相关理论,掌握信号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和采集方法。d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振动信号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法,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e电动机使用注意事项: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掌握电动机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保护教学设备的安全。f压电式传感器的`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应用领域。g电荷放大器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电荷放大器的作用,掌握其使用方法。h数据采集卡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数据采集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工程素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出小组讨论时间,让其自主的讨论、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具体包括。a压电式传感器的接线与布置,电荷放大器的具体操作,数据采集卡的接线操作,数据采集软件以及激光振动测量仪的具体使用。b练习振动测试系统的搭建。(3)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搭建正式的实验系统,并启动电动机,完成振动信号的采集工作。(4)振动测试工作完毕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振动测试系统的拆除工作,将相应仪器设备做好保养后放置于指定位置。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系统
2.1实验原理
机械设备所包含的一切活动,包括冲击运动、往复运动、回转运动,均可作为激励源。设备在激励源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现象,振动沿着设备从内部向外部传播。待到达设备表面时,机械振动扰动空气产生声波。采集并分析这些声音信号及振动信号,就能对机械设备及其运行状况作出相应的评判。激励源是机械设备产生振动的根本。在主动式测量中应采用激振器对被测试设备进行施振,由于施振特性是已知的,便可据此分析被测试设备的振动状态。而对于大型设备(例如大型柴油机),不便于对被测设备施加主动式测量,则可以针对设备自身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测试,从而分析被测试设备的振动特性、判断其运行状态。相关研究表明,机械设备的振动频率范围一般为10Hz~10000Hz,因此可将振动速度作为被测指标。但是,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难以进行速度量的直接测量,通常以振动加速度作为被测指标,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积分从而得到速度、位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