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对立:《清兵卫和壶卢》人物赏析论文(第2页)
1 次下载 页 397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某男、其姊之死》发表于1920 年1 月6 日到3 月28 日的《大阪每日新闻》晚报上,是志贺直哉唯一的报刊连载小说。这部作品和《大津顺吉》《和解》记叙了作者和父亲的不和的历史,是“和解三部曲”之一,评价从发表当时到时至今日都很低,仅仅用作证明父子对立事实,而未受到公正待遇。 志贺直哉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在这部作品中,是以某男—芳行(被旁白弟弟称为哥哥)的形象出现的。那些倒叙按照时间顺序本来应该插入《和解》之前,但志贺直哉谈及写作过程是这样说的:“《大津顺吉》《和解》《某男、其姊之死》是一棵树上的三个枝条,《大津顺吉》和《和解》是事实,《某男、其姊之死》是事实和虚构的结合体。 ”
志贺直哉围绕父子对立着重描写一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感情上的纠葛成为他前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而具有代表性的描写父子对立的名篇除了上述包括中篇小说《和解》“和解三部曲”之外,还有一篇传神之作短篇就是《清兵卫与壶卢》。
在仅三千多字的《清兵卫与壶卢》中,作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衷收集葫芦的孩子——清兵卫,清兵卫殚精竭力地收集葫芦,并且以他自己的目光寻找到了一个上品葫芦。就在他喜欢倍至的时候,父亲却因他只顾葫芦不谙世事不好好学习而大为恼火,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他所有的葫芦都砸碎了,而其中那个上品葫芦被老师没收后随便送给了人,几经辗转,上品葫芦最后卖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价钱。
志贺在《清兵卫与壶卢》中用了首尾响应的写法。开头三行写道“这是清兵卫与壶卢的故事。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清兵卫和壶卢的关系也断绝了。但是清兵卫不久便得到了替代壶卢的东西。这是绘画的一件事;他现今热心绘画,正同以前热心于壶卢一样。……” 在结尾三行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心于绘画。他得到了这个的时候。怨恨教员的心思,和怨恨那用了铁锤将他所爱的十几个壶卢都敲破的父亲的心思,都早已没有了。但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绘画的那件事,又渐渐的说起废话来了。” 在首尾这二百字中凝炼地刻划出父子之间的对立是由一个接一个的矛盾构成的.而作者所叙述的仅仅是一个片断、一个矛盾。其余则由读者自己去玩味、思索、遐想。
其次,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就栩栩如一生地描写出热衷收集葫芦的清兵卫。看到柜台后的光头也不仅感叹“多么漂亮的葫芦啊!”。到任何一家商店首先问有没有葫芦。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也不和其他孩子玩,而是一个人在街上到处搜集葫芦。在搜集过程中,清兵卫不是象其他人那样为了金钱而搜集古葫芦,而是对葫芦的外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对葫芦的保存方法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每日擦拭。由于这样的热衷势必影响了学习。影响了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所以父亲就认为他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将来没有出息,最后以老师来家访告状为因由,将儿子搜集的葫芦全部砸碎了。
作者没有直接写出父子谁对谁错,而是通过老师没收的那个上品葫芦随后送给了学校的杂役,最后几经转手卖了一个天价,来肯定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有其正确性。而对父亲没有一个批评字词,只是不经意地刻画父亲对孩子不问缘由,不问青红皂白的那分独断、专横,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在父权日益渐弱的当今仍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
《清兵卫与壶卢》这篇短篇小说以简洁凝炼的文笔写出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问的不对等,即身份、地位、人格的不对等,也写出了作者因这些不对等而产生出的苦恼,表明了作者对皇权、父权、夫权的明确立场,这是志贺直哉心境式短篇小说很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志贺直哉在白桦派作家中是颇具特色的。他早年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规范着他的思想倾向,作品中深厚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伦理自觉,尤其那深沉典雅的心境和清淡含蓄的深蕴,都具有东方色彩,其作品中无一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韵致。同时,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他举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旗帜,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我。他把东方的禅学与西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等调和得恰倒好处。作为白桦派的代表作家,志贺直哉与武者小路都主张人道主义,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武者小路实笃是要建立一个“理想村”,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穷人与富人之问的平等。白桦派的另一位作家有岛武郎则是为了基督宗教式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向往而创作,呐喊、奋斗,最终因未能实现而以自杀的方式来抵抗社会,来叙述他的无奈。志贺直哉则不同,他是以平静之心用小说来写对立,写对立中的人情,通过小说去唤醒读者共同追求人道主义,共建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平等,这就是志贺直哉的文学特色,也是志贺直哉作品的深刻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探讨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习习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
现代文学的父亲形象探究论文
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父与子的对立:《清兵卫和壶卢》人物赏析论文(第2页)
关于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浅析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
自卑与自信-论阿Q与堂吉诃德的本质区别
试论《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回归中国文学的困难及原因论文
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个人奋斗者的悲剧于连和高加林比较论文
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
大学生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社区网络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新论文
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从中国传统教化思想评析当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