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第3页)
1 次下载 页 432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文化的反思意识。反思是一种再思考。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以及阅读判断进行分析思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必然与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理想有关。不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它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载着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人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学生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思意识:鲁迅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人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则通过北京市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但多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需要读者经过反思才能体悟到的。读者需要透过人物事件、故事情节本身去体察、探究它们存在的原由,透过故事表象去思考深含其中的创作动机、创作旨向以及支撑作品存在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反思意识是使作品解读走向深入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3.文化的对比意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文化对比意识就是指把两部作品或一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的思维方法。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部)以上的文章、作品放在一起研读,逐步提取内容要点,归纳表达特色,比较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培养文化对比意识,教师要善于选择好被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这是整个比较思维开始的前提和基础。这个比较点可以是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题材不同国度作家的作品及表现方式。培养文化对比意识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目前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不是文化的全球一体化,世界各文化共同体在“不同而并立”的整合价值观前提下正处于“多元共融”状态。培养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对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培养文化意识就是促使学生全面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阅读的内容千变万化、无法穷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美国学者门肯说:“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和传承。”文学阅读就是要创设一种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关注文化的意识,对文化的挖掘、反思和对比的意识,在对作品的研究中发展开拓思路、求同立异、积极思辨的能力,发挥好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改造功能。

发送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探讨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习习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
现代文学的父亲形象探究论文
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父与子的对立:《清兵卫和壶卢》人物赏析论文
关于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浅析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第3页)
自卑与自信-论阿Q与堂吉诃德的本质区别
试论《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回归中国文学的困难及原因论文
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个人奋斗者的悲剧于连和高加林比较论文
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
大学生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社区网络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新论文
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从中国传统教化思想评析当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