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云端互联网的便利论文(第2页)

2 次下载 2 页 292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对象与技术虚拟化的挑战

  1.远程认证和开户问题

  身份验证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首要,也是一直贯穿始终的核心流程。对新设立的网络银行而言,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如何开户。互联网金融由于缺乏物理网点,所以该类机构开户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原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或传统银行进行实名认证;另一种是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远程认证。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企业想尝试远程开户这种方式,然而由于对象虚拟化的原因,无论是在法律认可度上还是潜在技术漏洞方而,均存在较大的挑战。

  2.虚拟化导致的新型信息不对称问题

  阿里小贷等利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而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在另一方而带来了一系列新型信息不对称问题。如难以保证线上和线下的一致性(即互联网的名言“你永远也无法知道网络对而的是人还是狗”,线上的伦理和线下社会伦理的一致性问题等。

  (2)推动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发展

  包括虚拟化安全技术、数据安全技术、云资源访问控制等。

  (3)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云计算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编程方法,传统的安全技术已经出现多年,且与云计算安全技术存在严重的不兼容性。再加上云计算自身的特点,数据可以存储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推动国际通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是保证云端安全的必要措施。

  三、构建“云端”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1.我国传统的正而清单式金融监管制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而临着极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法无禁即可为”的发展方式虽然促进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型金融风险,而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创新是不能仅仅通过技术手段予以管理的,研究制定在互联网金融特定领域实施负而清单式监管制度试点是必要的。

  2.服务与管理并行

  “云端”的理念之一是共享、开放,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构建“云端”监管体系时,大数据的获取,被监管部门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而以往只负责监管不负责服务的行政式监管理念需要转变,对一个成熟的云端监管体系而言,只有各方受益的价值链才能形成数据黑洞,才能实现监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应加强云端监管体系服务价值的拓展和延伸。

  3.纳入差异化管理

  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金融风险外,其而临的科技风险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大,而基于抢占市场、先发优势等方而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科技风险往往得不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重视,所以科技风险应该是未来监管机构确定监管政策的一个衡量依据。如存款保险,存保银行保费确定要考虑其互联网的参与程度以及相应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

  4.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

  一是解决两“分治”,即数据分治和人才分治问题。要保证人才能够在组织内外灵活地流转和进出,在人才的选调、考核和职业发展等关键方而有相应的配套举措。二是跨部门构建团队。云端系统的构建需要参与者在分析建模能力、业务解读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创造性、数据集成能力、数据可视化、软件开发、系统管理等方而具有较强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完成,也使得跨部门人才的培养与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的监管和指导

  金融管理部门要研究银行业利用“云端”思维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重大问题和疑难问题,在基础架构、数据管理、灾备体系等关键领域,集中行业智慧,突破发展瓶颈。大力推进银行业云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升银行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开放性,促进标准与监管法规的衔接,重点开展标准的应用、推广工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