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1从汉语言语行为看中国文化

  在汉语中,最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是“吃饭了吗?”“你吃了吗?”。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在西方人看来其实问的是比较个人的,私密的问题,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友好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民以食为天,因此饮食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这种对饮食的关心自然就体现到日常的语言中来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赞美时,第一反应一般都是“哪里哪里?”或者是“过奖了”等辞让的话语,一般不会欣然接受赞美。这种反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重视谦逊的美德和低调的做法。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一种集体观和中庸观,不欣赏个人出头的做法,因此谦逊就成了中国人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美德,若是欣然接受赞美,反而会被认为是骄傲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中国文化中,为了顾全别人的面子或照顾别人的感受,赞美有时只是一种客套的说法,因此被赞美者由于很难分清楚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赞美,只好一律采取辞让的态度。

  3.2从英语言语行为看西方文化

  在英语中,美国人打招呼一般用“Hi!”,“Hello!”或者“How are you?”等比较笼统的表达,因此用这种表达可以避免涉及到私人问题。这反映了美国人个人感比较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私人的事。而英国人则一般在打招呼的时候谈论天气,如“It is a fine day, isn''t it?”。这是由于英国独特的气候决定的。英国四季多雨,阳光普照的日子较少,因此人们对晴朗的天气十分渴望,这种渴望反映到语言中就使得人们愿意谈论天气。在英美国家,当一个人被赞美时,一般都会欣然接受,直接说“thanks”。这体现了西方价值观念中的个人主义观,人们都希望能从集体中脱颖而出,获得别人的关注。这种个人英雄观使得西方人乐意接受别人的赞美,而且把这种赞美看做成功的标志。

  结论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由于文化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的进行,另一方面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此学习于一门语言要将其与所在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这样,所学的语言才能在实际的交流中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安德,杨元刚. 英汉词语文化对比[M]. 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兴. 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J]. 西安外国语学报, 2001.

  [3]姜一平. 英语背景知识词典[M]. 上海: 辞书出版社, 2005, (1).

  [4]邱述德. 英语学习与交际语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