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会计探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根据价值链会计所分析的成本耗费信息,基于价值流角度分析

  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浪费活动分析过程中可联合生产、技术等专业人员,借助其生产、技术专业知识,从以下角度去识别非增值乃至构成浪费的作业流:一是过量生产造成的中间存储成本或不必要的库存,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环节各部门之间信息流不通畅、不准确等原因造成;二是过多的运输,主要是由于参与方之间的运输距离过远或绕路,以及生产各工序之间衔接不畅等原因;三是不恰当的工艺,主要是现有生产工艺存在不合理因素,比如不必要的采用了与其产量不匹配的设备、过多的返工、选择错误的供应商和加工流程等;四是过多的等待时间耗费成本,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各内部价值链中,包括操作人员等待机器、工序品、原料、停工检查等;五是操作人员过度移动导致的效率损失,主要是离开工作场所去摆放工具、物料等;六是次品,包括生产出次品和传输了错误的信息等。针对以上的成本耗费内容,价值链会计可分析具体的成本耗费量和成因,作为成本耗费控制的依据。

  5、根据分析识别出的非增值活动

  借助生产、技术等专业人员,通过一系列工具及原则绘制未来状态图,消减浪费乃至非增值活动,改善价值流图。这里通常需要研究工艺流程并在识别出浪费作业或非增值活动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思考优化的计划:一是考虑能否更有效地安排工艺,减少工艺流程的繁冗细节,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工艺;二是考虑选择更好的流程比如重新选择布局或运输路线,优化现有流程;三是考虑各产品工序中每一个阶段所做的操作是否必须,思考如果消除多余的操作会带来什么后果、能否采取更为简洁的操作以及操作与操作之间的衔接方式;四是考虑优化各工序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衔接、设备与人员之间衔接效率等等。价值链会计通过以上5个步骤的分析,可为企业优化成本提供较为详细的决策数据和信息,而企业根据识别出的非增值耗费成本因素,实施价值链改善,往往能获得明显的改善效益。换句话说应用价值链会计,借助价值流分析工具对企业成本进行优化,只是价值链会计在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起点,通过成本优化之后,财务部门还可以将价值链会计应用于企业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报告的扩展上,通过建立基于价值链的成本分析报告,可为企业形成系统化、长期化的成本管理优化机制提供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持。此外,在企业生产成本这一狭义的成本管理范围之外,对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协作流程、甚至对于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外部价值链等广义的成本管理范围,也可以应用价值链会计,通过以上5个步骤的分析,梳理、分析跨部门跨单位协作流程的成本,评价其协作效率,识别其非增值活动,从而为企业改善协作流程提供决策信息。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价值链会计作为基于价值链的一种新型会计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企业推进价值链管理,节约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价值流管理工具的使用,又为价值链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法。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价值链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但考虑到不同企业成本管理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及成本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以上价值链会计的成本管理方法在相关企业应用时,需要紧扣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并结合实际成本管理工作所需,进行补充和完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