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教学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388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3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不合理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很难与最新技术相结合,不利于学生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

  2.4资金不足且缺乏专业设备

  当前,社会对中职院校的教育认可度不高,对中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导致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缺乏实训场地、专业计算机设备较少等问题,计算机专业建设比较滞后。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只能学习到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产教融合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3.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监督机制

  由于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决定作用,因此构建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中职院校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教学监督管理机制,招聘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更好地向学生讲解当前计算机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确保教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计划,使教师利用闲暇时间进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更好地了解计算机行业中的先进技术,使教师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保证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

  3.2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计算机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主导因素,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中职计算机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中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明确产教融合的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及其对计算机知识的诉求,在课堂上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

  3.3加强校企合作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需要加强中职院校与社会企业间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在社会运营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锻炼,有利于增长学生的工作经验,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未来工作的无缝衔接,提升中职院校职业教学的有效性。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也可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到企业进行实习,有效提高了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4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内容上,将学生在岗位培训中的表现、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态度等纳入到考核评价中,提升学生对这些能力的关注和重视,实现产教融合的教学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明确教学评价环节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4、结语

  在产教融合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中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职教师要灵活运用产教融合的教学策略,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教学论文(第7页)6

  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主题知识网站的构建”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一)主观缺乏认识

  我国的高中教学仍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重视考试科目的分数仍是现实。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大家对于计算机的教学从认识上便存在很严重的偏差。在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安排有限,甚至很多情况下该课程往往被其它考试科目老师所占用,学校、家长、学生都习以为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