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论文

3 次下载 2 页 217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论文

  摘要:《诗经》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二千五百年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同时《诗经》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影响;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一些诗的作者,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因而能真实地、具体地反映出阶级对立的某些现实情景,表达出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伐檀》《硕鼠》《七月》诸篇,反映了人民遭受剥削压迫的现实,表达出他们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七月》铺开劳作不息而一无所获的画卷,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地揭示了残酷剥削的现实:一方面是“无衣无褐”,一方面是“为公子裳”“为公子裘”,一方面“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一方面是“获稻”以酿“春酒”。两种生活的对比,深刻地揭露出生产者与占有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剥削阶级贪婪的本质。《伐檀》提出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狙兮?”诗人以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剥削的实质。《硕鼠》愤怒地喊出:“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不仅表达了农奴以逃亡来反抗剥削压迫的精神,而且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使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理想结合起来。《茉苜》具体地写出了妇女的劳动场面,用“采”“有”“掇”“捋”“祜”描绘劳动时的动作和程序,从而反映出妇女在劳动中欢快之情。《式薇》《鸨羽》诸作则由于不堪残酷的劳役,人民发出了“式微”之叹,面对“王事靡监”提出“其有极”的质问。诗中用“中露”,“泥中”极尽劳作之苦的渲染,用“父母何德”为不堪劳作的情景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同样是劳动,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指导下,却写出劳动的颂歌和被压迫者的痛苦这两个不同方面。在大量的爱情诗篇中,既写出了纯洁爱情在男女青年心灵中的价值,不惜以死殉情,也写出了爱情被伤害和毁灭的'社会原因,对剥削制度提出控诉。众多诗篇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古代社会青年男女在爱情问题上的斗争、痛苦、幸福和悲伤,向人们证明它们是不合理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切都引起读者的思索、爱憎,显示了文学的战斗作用。《诗经》中的多数诗篇是篇幅短小的抒隋诗。但每篇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鲜明的人物。作者在抒情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或者运用映衬、烘托的手段,使生动鲜明的形象得以展现出来。《邶风静女》中用“搔首踟蹰”四个字描绘了一个富有特征的动作,逼真地表现出一个男子等待恋人的焦灼心情。《齐风莆田》写一个女子因突然发现恋人已经成年而感到惊奇。在这惊奇中有对少年相恋的甜蜜回忆,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更有期望婚配的美好遐想。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只用“突而弁兮”四个字写出,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而获得很高的艺术效果。《秦风蒹葭》写寻找恋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景,诗以“白露为霜”四字描绘出一派露重霜浓的清秋晨景,衬托出“寻者”的缠绵惆怅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比、兴手法,发端于民歌,成为古代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的例子很多,如“有女如玉”、“有力如虎”等,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鲜明、更突出。兴的例子也很多,一种用于起兴和发端:“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兴句和诗的内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另一种既有起兴和发端的作用,又有隐喻他义的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鸟鸣隐喻求爱之义。因此后人常把比兴联称,就在于兴有时含有隐喻的作用。其实比、兴都是诗人对隋与物的一种联想,是“比物征事”的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因而二者既有所别而又相互交错使用,造成感人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