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电影艺术赏析方面的论文(第2页)

3 次下载 5 页 717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 反思和总结

  可以说,英语电影赏析课绝不的简单的影片播放,而是包括种种教学活动和互动的常规课堂。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这就给一些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带来了障碍,比如辩论等,需要学生有较高程度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对于那些只是“图轻松,纯娱乐、 赚学分”的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煎熬。所以,在进行公选时,不妨先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或者设定一些能力要求标准,比如已过CET-4等。

  其次,教材在选择影片上稍显“过时”。笔者所使用的教材中的影片均拍摄于2010年前,其中某些现象在近几年也发生了变化,当然我们无可否认“经典是永恒的”的道理,但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选择类似更经典更贴近他们生活的影片来表现主题和文化的差异,比如冗长的“喜福会”可以用情节更紧凑的“刮痧”来取代。

  第三,课时受限。赏析不是简单的赏,而是要通过赏来分析影片的各种美,这不是看一遍电影便能达到的。要想通过看英语电影达到学英语的目的,没有三遍五遍是无法做到的。但课时有限,所以在分析讨论时难免无法深入,对于影片中语言等细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忽略。

  社会上相关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讨论和交流活动甚多,资源也教丰富,然而包括英语电影赏析课在内的拓展课程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待相关的教师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讨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电影艺术赏析方面的论文(第2页)篇2

  张艺谋导演总是以文化反思和人文关怀为宗旨,在创作电影中习惯于暗含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因此观众总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导演试图在申张个人的生命价值,强调对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尊重,本文就将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中使用的艺术技巧逐一揭开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意蕴。

  一、《大红灯笼高高挂》故事梗概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它成功地勾勒出“一夫多妻”的封建家庭制度下,妻妾之间相互勾心斗角的人生图景以及男权统治下形成的生存规则。影片里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名叫颂莲的女人,她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为了能在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陈家生存下去,颂莲的性格在斗争过程中被异化、被扭曲。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开始在夏末秋初的季节,当时的颂莲才19岁,她是个年轻有为的女大学生,有着新的思想和执拗不屈服的个性。然而她却也没能成功的逃离当时的.封建传统对女人迫害的悲惨命运。随着父亲去世,她被继母逼迫辍学最后嫁给了陈佐千做四太太,陈家有祖传下来的规矩:老爷在谁房中过夜,其院房内外就挂起高高的红灯笼。为了一盏盏不熄的红灯笼能够高高挂起,颂莲与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甚至还有争宠的丫鬟雁儿之间展开了女人们可怕的斗争,直到次年夏,陈府迎来了第五位姨太太,这样没有尽头的斗争故事在封闭的深闺大院中循环上演。

  影片叙述平淡,但其中包含了众多具有研究价值的要素,例如,在电影中多次巧妙的通过颜色的变化反映人物当时的心境,导演非常善于运用声音符号渲染气氛,借用音乐的变换到达一定的表意效果。除了颜色和音乐,镜头的控制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张艺谋导演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只是为了表现这个陈旧的大家庭里生活的最不像女人的女人们,借此给人们新的思考和反省。

  二、 影片艺术特色解析

  (一)色彩的巧妙运用

  《大红灯笼高高挂》对色彩的运用是极为讲究的。片中不同色彩基调的反复出现,使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忽高忽低。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服装,也使这部电影显得更为精致。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最常使用的就是红、白、黑三种颜色。首先不得不说红色,影片的题目就是红灯笼,所以红色无疑成了影片的主色调。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幸福、欲望、希望,电影中的红灯笼也是陈家院里女人争宠的象征物,在陈家拥有了红灯笼,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权利。随着红灯笼的点燃、熄灭,女人们命运也在受着红灯笼的摆布。红灯笼点燃,女人们的希望就被点燃;然而当红灯笼熄灭,陈家院呈现出一片死寂,空空的院落没有一点人气,只剩下女人们勾心斗角的闹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