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高等院校领导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与补缺(第2页)

本文共计28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既不要认识不足,也不要过高估计。借助审计手段加大对干部的监管力度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措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审计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大胆开展工作,认识到审计部门与领导、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公正公平,这样审计的成果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2.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层面内容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常规性审计,其审计内容应在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及效益性基础上,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责的管理、决策全过程拓展,突出审计的重点内容,增强审计的针对性。实施审计时要注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管理职责及廉洁自律情况,明确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充分利用内审优势,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审计调查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构建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为了使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定位模糊问题得到解决,实现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就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决策能力,从日常组织运作中看待被审计对象的管理能力,围绕审计业务程序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评价标准和责任界定依据,从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入手,把内控制度、廉洁自律和经济效益性等内容作为目标考核,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做到重点明确,依据充分,减少主观因素影响,积极降低审计风险。具体评价不能脱离数字和事实盲目进行,制定出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结果才具有实际作用,可以提高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4.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为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内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严格按流程规范审计,控制审计风险,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手段为审计服务,结合实际,在审计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面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求高、任务重、审计风险大的情况,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思路,确定审计重点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效应。

  5.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能否有效运用,关键在于对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对此要讲究方法,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要把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作为审计的重点环节,根据高校发展状况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完善整改情况反馈制度,切实纠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综合分析审计结果,深入剖析原因,研究解决预防的措施。对审计报告中的提法要反复的推敲,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大力推进任中审计,增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实效性,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有效措施督促责任部门运用好审计结果,有效提高审计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创新工作方法,更新理念,防范审计风险,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更好地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2]孙杰,洪长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与建议[J].金融经济,2012(02).

  [3]赵耿毅.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表现审计指南[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