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分析临床医学医患沟通的现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一)开设相关课程

  西方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医学院校中已有较长的历史。他们通过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传授医学生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与病人沟通、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在英国的许多医学院校有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及情商教育等课程。而我国尚未在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系列课程,试点的高校仅仅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少数课程。大多数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中讲授“问诊技巧”时,或在一些导论性课程中,才涉及到如何与病人沟通的的教学内容,讲授的内容非常有限。因此,必须把医患沟通教育融入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开设与病人沟通等课程,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力求在临床实习之前给实习医师强化医患沟通的意识。

  (二)拓展岗前培训内容

  在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岗前培训中,增加医患沟通技能相关培训内容。除熟悉医疗保护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临床规章制度外,还要讲授或要求学生自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保险制度等法律法规,了解“举证倒置”等概念和意义。要让医学生明白,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与病人是否能良好沟通,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诊断的正确性、治疗的有效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沟通技巧也充分体现了医生的诊疗水平。要鼓励医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技巧,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适应临床工作和学习,从一开始接触病人就要注意防范医疗纠纷。通过上述培训内容,使学生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换,适应临床工作和学习,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实际沟通

  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与患者沟通的前提。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实习阶段必须在培养学生坚实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不仅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医学伦理、职业价值观、对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解和医患沟通技能等的培养。医学生进入见习或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往往注重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观察和对基本操作的观摩学习,忽视医患沟通。因此,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知识的传授,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教师在临床带教时要突出医患沟通技能的重要性,言传身教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习惯,充分利用门诊教学与床边教学,注重临床带教教师对实习医师的实践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不拘泥于单纯讲解,可采取切实有用的授课方式,如经典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角色模拟等。

  (四)建立监督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

  病史采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自2004年以来,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就是通过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rtientsSP)病史采集的过程考查考生人际沟通和交往技能。SP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评价内容包括态度(自我感知的态度、对技能重要性的认识)、知识、技能(面谈技能、交流技能、告之坏消息)和素养(职业压力、同情)近些年,国内医学院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评价,已开展SP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imination.OSCE)OSCE是一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对临床医学生、低年医生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的一种方面。通过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采用标准化病人、虚拟病人、计算机等手段,公正、客观地评价应试者的临床技能。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因而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客观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沟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监督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有助于有的放矢的培养医学生和促进医学生学习沟通技巧,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