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试论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原因(第2页)

本文共计48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 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原因

  以上我们简要地说明了汉语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汉语研究方法有这样的改进与发展呢?是因为国外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所发展,汉语就必须跟着发展吗?表面上看,汉语研究方法的发展是紧跟国外语言学研究的步伐的,但是实际上,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根本原因是与语法研究的目标有关的,语法研究的目标不仅是充分地描写语法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语法现象以充分的解释,所以,衡量一种语言研究方法是否可取的标准就是这种语言研究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如果一种语言研究方法具有足够的解释力,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可取的、有生命力的;反之,就是没有价值的或价值很小的。

  汉语语法学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理论就是因为国外某种理论对汉语来说是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对于某一种研究方法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我们就会运用其他研究方法予以弥补,这样就会使语言研究方法不断改进与发展。

  综上,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要不断寻找解释力更强的语言研究方法。下面就以汉语中对句法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语言研究方法是如何发展的。

  汉语的句法分析是不断改进与完善的,从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到层次分析法,再到变换分析法,再到语义特征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最后到语义指向分析法。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中学阶段,我们用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就是“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如把“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分析为:

  主语是“朋友”,谓语是“斟”,它们是全句的中心词。及物动词“斟”后有宾语成分“葡萄酒”。主语宾语前分别都有附加成分“我”、“好”和“一杯”“香香的”,谓语是“斟”前后分别有附加成分“早已”和“满”。

  这种分析法的好处是,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是,它在实际操作上也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如:

  (1)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2)他死了爷爷。

  例(1)“﹡思想清除”根本就不成立,这就是离了枝叶,主干就不成立的例子;例(2)“﹡他死”就是离了枝叶,意思就完全变了的例子。

  2.2 层次分析法。造成上述局限存在的原因就是在分析过程中不太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于是,可以弥补这些局限的“层次分析法”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的分析方法。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观念,上文例(1)的主语,根本就不是“思想”,而是“封建思想”;例(2)的谓语不是“死了”,而是“死了爷爷”。显然,按照层次分析,原先按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所存在的所谓问题便都不存在了。

  层次分析是我们语法研究,乃至整个语言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但是,我们必须遗憾地指出,层次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如:

  (3)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样的歧义句就没法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分化。因为这个句子之所以有歧义,跟内部的构造层次、词语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都毫无关系,而只是因为“屋顶上”似乎既可以看作是“他”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我”所在的地方,还有可能是“他”和“我”都在屋顶上。

  2.3 变换分析法

  为了弥补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变换分析法”便应运而生了。“变换分析法”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来分析句式的分析方法。运用变换分析法可把例(3)“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分化为:我发现他时,我是在屋顶上。(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和我发现他是在屋顶上。(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这样就有效地化解了层次分析法所不能解决的歧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