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现金流量表在财务分析的作用论文(通用15篇)(第11页)

本文共计486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通过分析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入,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

  一个正常经营的单位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伴随现金收益的实现,这是单位得以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单位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流入、流出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而损益表中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因此现金净流入与净利润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数额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十分准确的解读:现金流量表中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的计算是以当期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为基础,将其从权责发生制口径通过调整与之关联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科目的变动情况而转化为收付实现制口径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期实现了现金入账的财务净收益。由此可见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所反映的经济内涵比损益表中净利润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分析,可以对收益的质量做出更为实用和客观的评价。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各类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评估单位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将单位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三个领域来反映其产生现金流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因此现金流量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单位经营是否健康的信息。对于一般的单位来说,其经营关注的重心应当是经营活动所能带来的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因为这是其主营业务,而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入,是其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以该单位充裕的资金为前提的。如果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为净流出,单位总体现金流量的平衡是通过筹资方式产生的现金流入来维持,而通过筹资渠道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时必然会体现现金流出。这就给该单位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一个警示:这个单位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弱,从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无法维持正常现金流的情况,必须尽快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状况。

  (三)通过分析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评估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表中的特定信息与不同类别,但有一定依存关系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比例,反映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例如:现金流动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总额)等。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实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信息的融汇和有机的整合,从而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从流动性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比率分析、资本支出能力比率分析和获利能力比率分析反映单位的资产流动情况、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状况。从现金流和财务收益、资产状况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梳理、研究,从而对单位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做出更可靠、更稳健的评价。

  二、以优化现金流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可以找到经济体经济业务运行的一定规律,从而资金的需求、流向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调配、组合,帮助单位的有限资金实现有计划、有目标的统筹安排与合理使用。

  (一)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结算环节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销售实现及时、足额的现金流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销售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销售,款项的现金流入才是销售的最终实现。因此单位对此不仅在数量而且在时效上都是有要求和预期的。一般情况下,各单位都会制定比较详尽的销售款回收考核制度,以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款项的及时足额到账,但是这样的举措对于用户具有较强话语权的行业或市场的状况下,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为了促进现金流入,可以引入客户支付状况与销售价格相关联的信用销售管理体系,刺激和引导用户积极主动地支付款项,从而实现单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例如根据销售方的经营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成本等因素,综合测算出针对不同付款周期的价格政策,付款的周期越短价格越优惠,反之付款周期长,则要为此支付相对高昂的产品价格。这样就将销售价格与支付周期有效地结合起来,买方在明确付款周期与成本密切相关的前提下,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而言,会采取及时或者提前结算支付的策略。这样就实现了购买方降低成本、销售方尽快回笼资金及时地、有计划地实现现金流入的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一些不良的销售债权的催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照和洽商的空间。减少资金在往来款项上的沉淀,加速周转、降低销售和财务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