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审美论文(第8页)
本文共计192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多种教学媒介的综合运用
美本教学是形象教学,特别应注意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故而,执教者应考虑如何采用这些辅助手段。当然,也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以使现代教学手段的媒体介入卓有成效。在美术课中,常用的教具有平面教具、实物、立体演示教具。在平面教具中,主要指教学挂图,它是美术课直观教学的主要教具,包括图片资料、教师范画和示意图三大类。图片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启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图片资料一方面源自美术教学,另一方面则为教师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名作、复制品以及画报、画刊上的.美术评论或介绍。教师范画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绘画,为学生绘画的范本,使其深入体会教材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立体演示教具,包括电脑、电影机、电视机、幻灯机和各种模型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提供多种美术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5、评价与展示是艺术活动的重要一环
展示评价可以让课堂内外氛围更显生动活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的教学展示与评价由课内外评价组成。课内可在学生作画过程中加以分析引导,或作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展示有班内作业展、校内作品展以及向报刊投寄稿件等,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收获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及互相学习的意识习惯。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以多种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总之,21世纪的美术教育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作后盾的造型艺术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初中艺术教育,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也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潜能。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好初中的审美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
一、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打破传统初中美术教学中弊端和不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就要敢于创新,更新思想,转变教师的角色,做好角色定位,创建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进步,转变教师在课堂上主宰一切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重拾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进行良好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构建师生关系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让美术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的和谐。
二、走进自然写生
初中美术课堂需要大量的静物或者实物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写生,寻找灵感,开阔思维,课本上的知识是生硬的,只有让学生投身于自然当中,才能更加真实地创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布置好任务,让学生自由绘画,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亮点,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反馈,去真实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足的信息资源、海量的影音教学、清晰的图片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明了地掌握美术技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节省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搜集学生熟知的素材和资料,比如,流行服饰、流行歌星、商业美术、民间剪纸等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思想之上,关注学生的精神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发现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给予学生的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学,即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所以,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课堂,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